APP下载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识别

1998-12-25陈吉庆

祝您健康 1998年3期
关键词:产道传染黄疸

陈吉庆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是一种新生儿期与婴儿期常见的严重疾病。近20年来由于基因工程学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本病的诊断率逐渐提高。新生儿巨细胞病毒肝炎主要的临床表现有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损害。本病如果能早期发现并得到及时治疗,疗效较好,如治疗不及时则可出现众多的后遗症,甚至死亡。我们曾遇到这样的病例,一新生儿在出生3天时出现黄疸,年轻的父母亲认为新生儿黄疸是常有的事,不需治疗,慢慢地黄疸就会消退,因此未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直到患儿3个月时腹部越来越大,并出现肝硬化腹水,才到医院就诊,此时为时已晚,最后患儿不幸死亡。为了使年轻父母对新生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有足够的认识,特作如下介绍。

一、新生儿黄疸什么时候消退?

新生儿出生3~5天可出现黄疸,一般来说足月儿在2周内黄疽消退,早产儿在3周内黄疸消退。在此期间新生儿吃奶、睡眠反应均正常,这称为生理性黄疸。如果黄疸存在的时间延长,超过以上所说的时间;或者黄疸出现得早,即在出生后1~2天内就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明显;或者黄疸消退后又重新出现,这就要考虑是病理性黄疸了。

二、新生儿是怎样传染上巨细胞病毒肝炎的?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本病的病原是巨细胞病毒(CMV)。巨细胞病毒在人群中感染率高,育龄妇女感染率约50%,多数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感染途径有:①宫内感染即垂直传播,当妇女怀孕时病毒通过胎盘经血流、淋巴循环或污染的羊水感染胎儿;②产时感染,经过产道传播,因一些妇女的产道带有病毒,这些病毒对妇女机体本身无害,但却可污染产道分泌物,而且在妊娠期病毒排出率可以增高,胎儿经产道娩出时接触到污染分泌物而致病;③出生后感染,主要是护理人员的手、飞沫、用具、奶具、衣物等与患儿密切接触,其中携带病毒的母亲是最主要的原因。以上传染方式中,以宫内感染为主要传染途径,可导致孕妇流产、早产、死胎。

三、新生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患有新生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胎儿出生后可出现低体重、黄疸持续不退、皮肤出现小疹子、呼吸困难、肺炎、肝脾肿大、肝功能损害、喂养困难、体重不增、小头、智力低下、听觉障碍、发育迟滞、瘫痪等表现。进行血液和尿液检查就可明确诊断。

四、患了新生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怎么办?

一些父母认为:“小毛头脸黄关系不大,慢慢地自己就会消退”,这种麻痹大意思想千万要不得。因为新生儿一旦患了巨细胞病毒肝炎又未能及时治疗,就可能出现一些后遗症甚至死亡。因此,患儿父母必须高度重视,及早地预防与治疗。预防措施主要是护理人员勤洗手,尽量减少病毒传播的危险。目前我国治疗本病有一些有效的措施,而且疗效良好,例如应用干扰素、无环鸟苷、中药等药物,但关键是要早治疗。为了使宝宝健康成长,为了家庭幸福,为了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年轻的父母亲对新生儿黄疸必须高度重视,不能掉以轻心。

猜你喜欢

产道传染黄疸
鲁晓岚:黄疸
Our Mood Can Affect Others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养牛场常见的难产类别及治疗
产道保护凝胶对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中软产道及盆底的保护作用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一类具有非线性传染率的SVEIR模型的定性分析
软产道损伤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