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苑珍闻

1997-03-31

知识窗 1997年11期
关键词:竺可桢座右铭爱因斯坦

金 霖

随父亲学游泳

竺可桢同志的三儿子竺安回忆说:父亲极为重视体育,而且身体力行。父亲个头偏低且自小身体赢弱,同学胡适曾讥之日:“此君活不过二十岁也”。这句话给竺可桢很强烈的刺激。恰巧二十岁上,他与胡适同船赴美留学。在美国,他为了学好科学知识,报效祖国,刻意锻炼身体,参加了游泳、网球、骑马、滑冰等多项运动,由此获得了强健的体魄,而且造就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在他做浙大校长期间,还特地规定体育课不及格的学生不许毕业。这是一项果敢的措施,学生因此都重视体育运动,游泳成了体育的必修课。

父亲的游泳更是出色,且一直坚持锻炼到76岁。因“文革”而停止。我儿时的美好记忆之一就是父亲带我去南京中央游泳池游泳。我虽不会游,却毫无惧怕,而且兴趣盎然。抗战以后,在泰和的赣江,在宜山的小龙江,父亲也常常带我去游泳,这时我已能独自游泳了。不过直到小学结业的暑期,在遵义的湘江,终于达到“豁然贯通”,不仅游得自如,而且游个上千米都不在话下。虽非科班出身,竟能在不满16岁时战胜了成年对手,夺得贵州省的游泳冠军。这都受赐于父亲循循善诱的教育。

(摘自竺安:《永志不忘》一文)

钱宁手中的爱因斯坦座右铭

我国水利学家钱宁教授在美国求学时,师从小爱因斯坦研究河流泥沙问题。小爱因斯坦的父亲就是那位提出相对论的物理学大师。老爱因斯坦生前把他的一张座右铭送给了他的儿子,小爱因斯坦于1973年去世,他的夫人把座右铭复制一份寄赠给钱宁,钱先生把它译成中文,内容如下:

“每天我都无数次地提醒我自己,我的内心的和外在的生活,都是建立在其他活着的和死去的人的劳动的基础上的。我必须竭尽全力,像我曾经得到的和正在得到的那样,作出同样的贡献。”

(摘自钱宁《往事三则》)

彭加木更名赴边疆

生物化学家彭加木,原名彭家睦。家中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五,取名意在家庭和睦。他后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的研究所工作,1956年要求去边疆。他在写给组织的决心书中,特地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彭加木”。他说,加木,合起来是“架”字,他要为上海和边疆之间架设桥梁,要为边疆添草加木。此后他矢志不渝,全身心地投入新疆的科学考察工作。最后于1980年在罗布泊地区探险考察中以身殉职。

(摘自《金秋科苑》95第7期)

猜你喜欢

竺可桢座右铭爱因斯坦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竺可桢与胡适赌寿命
成功来自谦虚
“爱因斯坦”
胡适与竺可桢打赌
座右铭溯源
竺可桢与胡适赌寿命
竺可桢不论人过
座右铭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