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流浪少年的作家梦

1996-12-3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6年12期

海 霞 叶 青 景 荣

张立球出生在安徽泗县。5岁那年,母亲因忍受不了穷苦的生活离他而去。50岁的父亲又因严重疝气病无力劳作。迫于生计,尚不谙世道的小立球便与父亲手牵手开始四处漂泊,靠乞讨为生。

1988年,小立球与父亲流浪到南京,终于在市郊一座破抽水房里安下了“家”。而这时,父亲终因无钱就医而卧床不起。

说不清是“穷则思变”的血管里天生流着上进的血液,还是出于好奇,9岁那年,小立球突然产生了读书的念头。

然而,连生计都无法维持的家庭,承担不起那不亚于“天文数字”的学费。瞅着儿子饥渴的眼神,仅仅读过一学期书的父亲便艰难地从床上爬起来,充当了儿子的“家庭教师”。在“a、o、e”及大白兔、小公鸡的世界里,小立球得到了无穷的乐趣。在父亲那并不丰满的故事中他发现世界是这么绚丽多彩!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立球萌发了“读天下书,知天下事”的愿望,同时,并不丰富的经历也使他明白了,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读书!而才疏学浅的父亲似乎已经“江郎才尽”。于是,知识的触角便从破抽水房伸向了外面天地,伸向了他从未在意的书籍报刊。

他常裹着一身破棉袄在书店转悠,将脸压在玻璃上,贪婪地盯着里面。一天,他怀端着两个月凑齐的15块钱。去镇上买点玉米面,却发现了一套价值12块钱的《童规》,他站在那咬了一个多小时指头。他明白手里捏的15块钱相当于父子俩一个月的“生活费”,他想起昨晚家里断粮了,他似乎也听到了父亲那沉闷的咳嗽声。然而,当他掂着脚尖看一对夫妇为自己孩子买这套书时,他便忘了一切。一幅幅五彩的画面在小孩子的随意翻动时,晃过小立球贪婪的双眼,他缓缓地将一张张绉巴巴的毛票堆上了柜台……

然而,仅靠自己花钱买书显然是不够的,小立球便开始了捡书捡报的历程,对每一张脏兮兮的报纸、每一本破烂的书都不放过。为了从垃圾堆里抠一本《自然书》,他的手曾被铁丝划了5厘米的口子,并且发炎化脓,疼痛难忍。

隆冬的一个早晨,立球来到一所学校门口,听说今天要大扫除。他知道这时肯定能捡到书和报纸,便在校门口转了3个小时,人家不让他进去,他便央求:我帮你们扫垃圾行吗?半天“义务”劳动后,黑污破裂的小手已是道道血痕。人家给了他一大堆书报,凡是能装的口袋他都装满了。他欣喜若狂地撒着脚丫子跑回家,没到门口就叫开了:“爸,你看,我今天捡到这么多的书!”可当他进门后,却惊呆了,父亲正裹着破被子趴在小灶前一边烧水一边急促的咳嗽。身体极度虚弱的父亲实在不能忍受饥寒的逼击,只好从床上滚下来烧开水“充饥”。

捡书的经历中,有一件事张立球回想起来,至今还心有余悸:一次,他看到一条疯狗正在垃圾堆里撕咬着一本书。对书的占有欲驱使生性怕狗的张立球斗胆上前去赶狗,谁知狗疯性大发,恶狠狠地扑向了他,将他那惟一的白衬衫撕得破烂不堪,身上到处是爪痕,腿上也被咬得鲜血淋淋。

树木十年,积书十载,历经了酸甜苦辣的涤荡与洗礼,小立球终于拥有了一笔聊以自傲的“财富”——1000余册包含教材、文学、法律等各类书籍。

条条大道通罗马

学校对于张立球来说,完全是一片神秘的天地,他也曾数次偷着爬到教室的窗台上听课,往往都被人轰出来。生性倔强的小立球也不止一次地在心里想:不进你们学校就不能读书?“条条大道通罗马”。他想起了父亲常唠叨的一句话。

好强的脾性、成才的欲望,为小立球上足了自学的“发条”,他一边要饭一边坚持艰难的自学。书,便成了他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他将捡回来的书逐字逐句地嚼读,报纸每一张都开了“天窗”。那本与人家打架的“战利品”——字典,也被他翻得残破不堪。他坚持每天3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多少个夜晚他是伏在桌上昏然度过的。有好几次头发、棉袄均被火烧着了,他还无知觉,要不是老父亲夜间醒来发现,破抽水房早已付诸大火。小立球坚信勤能补拙,平时外出也要带上书边走边看,有一次看得人神,被汽车“轰”地给顶上了,愣没出事。遇到不懂的字,他就走到别人家里说:我不向你要东西,你告诉我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好吗?

“生活给我一份困惑与无奈,我要回报她一份坚强与收成。”这一句话小立球不知是从哪本书上抄下来的,又迁移到了他的日记扉页上。

自学,对于要饭的孩子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小立球每认识一个字,均要付出数倍于同龄人的努力,他的日记里有这样一串浸透着汗水与泪水的辛酸记载:

——1991.1.23。寒冷的北风呼呼刮着,我的手冻得占(钻)心地痛。可是,王伯的对联才卖了五幅,我帮他全部卖完,他才给我讲解了《愚公移山》这一课。

——1992.3.7。我溜进书店看了一上午书,虽然被(他们)发现了,并且打了我两巴掌,但我不后悔。

——1994.4.8。明明是他们把字写错了,为什么打我?我心里好难过,上午在镇上看见那家新开张的酒店,把“酒店”写成了“店”。我好心说他们把字写错了,他们却冲我吼道:“小叫花子,你懂啥?”还赶上来打我……

我要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破窗残月,挑灯苦读,一回回雄鸡报晓,一次次满眼血丝,身体清瘦如柴,饱受苦难的精神却被文字占领得日渐丰满。

通过不懈地努力,小立球自学完了小学课程,掌握了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课外知识。读了大量唐诗宋词元曲及现当代文学作品。于是他心里的喜怒哀忧也禁不住随着他那可怜的词汇汩汩流出,他开始了“写作”。

那天,当他坐在河边洗衣服时,流水、丛林、如黛的远山使他激奋难奈,立即奔窜回家写下了这样一行行文字:“春天来了,小草多好看,小鸟飞来飞去很快乐,蜜蜂飞来飞去劳动,小河边有鸭子,呱呱地叫得多嘹亮……”拿着儿子写出的“作品”,60岁的父亲颠着跑到一位教师的家中,“好!好!不错!不错!”一个个歪歪扭扭的文字在一天学没上过的要饭孩子的笔下,竟进行了如此有序的排列,教师感到吃惊。教师的认可对父子俩来说太重要了。父子俩头一回买了一瓶白酒。为小立球的“作品”干杯。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艰难的生活使他懂得了“勤奋”。小立球为自己定下了“爬格子”当作家的奋斗目标,他也坚信自己能攻破多舛命运的坚硬外壳。

看着这个懂事的儿子,父亲在一边陪伴着安慰他:“球儿,不管别人怎么说,你都要学下去,写下去,到时出息了,让他们看看。”小立球倔强地点了点头。当天晚上,他便在床上贴上了用毛笔写的“立志成才”四个大字。

为了练笔,每天要饭回来,他都坚持将所思所为记载下来。他艰难地读大量各类体裁的范文。还经常在路边捡一些别人的文字废稿,研读别人的文章。

在这种精神支配下,在这座晦黑的破屋里,在父亲那高擎的孤灯下,张立球进行着艰难的文字组合,他先后写出了《看南京大屠杀》、《大海洋》、《夏天的雨》、《我难忘的事》、《芳草地》等记叙文、散文、共计10多万字。

当我们准备为他拍照时,沉静如水的立球摆了摆手,从墙角一个黑旧的老缸里舀出玉米面准备给父亲做午饭了。那口破铁锅已经残缺掉了1/3。

临告别时,我们问张立球今后有什么打算。他黯淡地说:“我也不知道,但我会继续学习,为实现作家梦而努力。”

我们请他给我们写几个字,他没有思考便写出了“我要读书”四个字。

我们随手抽出了他的一篇记叙文《小团山》,发现了这样的结尾句:“……今天我终于爬上那座被人们传说有狼的山。我坐在石头上想,这仅是我爬山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因为,我要爬的还有很多很多……”

一位哲人说过:人生是海洋,希望是舵手的罗盘,它使人们在暴风雨中不致迷失方向。张立球,这个命运的弃儿,靠自己心中那盏理想之灯,照亮了脚下的求学之路,也照亮了他那永不破灭的成才梦。尽管他知道自己的好梦难成真,尽管他未能走出生活的沼泽,但他却辛劳不辍,把准了人生的航向,没有因为贫困而迷失自我。他仍在人生的坎坷道路上艰难地为梦跋涉……

(陈晓波摘自《时代风采》1996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