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治之症骨髓炎的预防与治疗

1993-12-30杨文水

祝您健康 1993年4期
关键词:血源性窦道骨髓炎

杨文水

难治之症骨髓炎是骨组织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病症。发病急剧,病情绵延,治疗棘手,往往因合并症而致终身残疾。因此,骨髓炎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仅次于骨癌的顽症。

在我国古代医学中,骨髓炎属于“附骨疽”或“附骨流毒”的范畴。一般来说,处在肿胀或化脓阶段,多与“附骨流毒”相仿,现代医学则认为:骨髓炎是细菌经血液带入骨组织而发生的疾病。外伤时病原菌直接由伤口侵入骨组织,创伤、开放性或闭合性骨折、关节手术无菌操作不严、甚至血源病变、软组织感染、扁桃体炎、中耳炎等,都有可能引发骨髓炎。

急性骨髓炎发病突然,一般有中毒症状,如寒颤、体温急剧上升可达39~40℃脉搏加速、全身虚弱、血细菌培养阳性。患病部位剧痛、肿胀、不能活动,严重者可发生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慢性骨髓炎则有低热和局部肿痛,形成窦道,溃破流脓,久治不愈。

对于骨髓炎,国际上普遍采用广谱抗生素、放疗、手术,但治疗时间长。效果不理想,且复发率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需施截肢术才能治愈。

笔者从事骨髓炎治疗研究20余年,实践中,将骨髓炎大致划分为下述几种: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细菌一般由化脓性感染病灶进入血循环,继而侵入骨组织引起病变。以高热、局部肿胀疼痛、溃破流脓为特征。发病早期可因全身脓毒败血症而威胁生命,晚期则可因化脓而破坏骨质及其它组织导致残疾。

局限性骨髓炎仅限于某一部位,以局部红肿、疼痛、骨质成卵圆形破坏灶为特征,可因感冒、劳累反复发病。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多由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失治或误治转化而成;以流脓,有瘘管、窦道形成,经久不愈或时愈时发,肢体残疾为其主要特征。

硬化性骨髓炎属非化脓性慢性炎症,是骨组织受病毒感染后出现的强烈的骨细胞异常增生反应,以剧痛、骨髓腔阻塞、肿胀、溃烂、流脓为其主要特征。

髂骨骨髓炎和脊椎骨髓炎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感染途径大体一致,只因部位不同而命名有异。

下面,先谈谈治疗:我们采取中西医综合疗法,创立了新的治疗常规,治疗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施治。根据病情,局部与全身兼顾,治标与治本兼施,内治与外治并举,药物与手术结合。祛邪与扶正并重,从而缩短了治疗过程,提高了临床疗效。我们的治疗原则是:未溃者可消,已溃者宜托,窦道形成者宜破,内存死骨者宜除,气血虚亏者宜补,热甚者宜清,毒尽者宜敛。对于大部分骨髓炎患者采取非手术疗法,内服骨灵丸等系列中药。外敷膏、散、丹剂。若患者有大片死骨、髓腔阻塞、瘘孔长期流脓,则采用手术方法,彻底清除病灶。其后,再用中药综合施治。经临床验证,我们采取的综合疗法疗效高、痛苦小、不截肢、复发少。

近年来,我们承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研究”和“中医药治疗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研究”攻关项目已通过部级成果鉴定,前项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迄今,我们已治疗国内外骨髓炎患者3.54万例,有效率达98.6%,治愈率达91.6%,复发率仅为6.8%,保持了无1例截肢的记录。

再谈谈预防:首先,要控制外伤后感染。一旦发生碰撞、创伤、骨折等意外事故,应及时就医治疗。骨髓炎的浅表感染发现较为容易,而深部感染常难以诊断,故应注意观察体温、血象的变化以及患处有无明显肿胀等。其次,要预防疖、痈、软组织和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扁桃体炎、中耳炎的发生,这些都是引发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要注意锻炼身体,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组织器官的功能,改善骨骼、肌肉的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

值得一提的是,骨髓炎治愈后,尚需注意饮食,如少吃刺激性食物;注意保暖,防止患肢受凉;避免碰伤、跌伤、擦伤等,以便巩固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血源性窦道骨髓炎
骨髓炎的诊治原则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西部地区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调查分析
腹部手术后腹壁窦道形成原因及处理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VSD在治疗急慢性骨髓炎中的应用
氯化锂对经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神经分化的影响
经窦道造影判断螺旋CT 观察胆道引流术后T 管窦道的可行性研究①
载万古霉素硫酸钙在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
顽固性胸壁切口窦道的外科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