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性爱的婚姻?!

1993-12-30

祝您健康 1993年3期
关键词:婚外恋痛苦观念

甘 霖

亲爱的读者:

“爱”——从古至今都是一个生活中永恒的主题,爱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更为人们所热切关注,为了,解决当前人们对婚、育、性等心理和生理知识的需求,本刊特设立“爱de信使”栏目,为读者释疑解惑,欢迎大家来信咨询,我们将聘请专业人员及心理学工作者撰文答疑。

——编者按

编辑同志:

有一个问题缠绕、困惑了我很久,我无法摆脱心灵的重负,请指点迷津。

我结婚4年了,但实际和先生相处仅4个月。从外貌、职业以及其它各方面看,我们都很般配,但其实我们已不太和谐;主要是他有病,使我在性方面很压抑。不过,我已经习惯了,谈恋爱3年多,我从不越雷池一步,当时很自豪,现在想想,还真羡慕那些偷吃禁果的人呢。既然性方面得不到满足和欢乐,我就拼命追求感情方面的圆满,和思想情趣上的一致,但依旧得不到。他事业心很强,常年累月在外奔波,既便这样,我还是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来安慰和鼓励自己,尽量克制自己。但后来,弛一连几个月不给我一封信,哪怕片言只语,当然,这其中也穿插着我们的冷战。慢慢地,我开始怨恨。偶然的机会里,我遇到一位几年前就认识的男士,他是做生意的,当时觉得他跟我不属于一个类型的,未加理睬。4年过后的今天,时代已开放了许多,与健康和充满活力的他一道听听钢琴曲、跳跳舞,我感觉精神上很快活;尽管他说自己很爱钢琴,却说不上德彪西是哪国人。当然,我们的交往只限于精神,只能开放到这一步,中国现在的改革开放,不也只限于沿海地区吗?所以我想,只要有一点精神满足足矣。可是,有一天,我们经理就说我有情人啦,我感到莫大的侮辱,因为并没有到那种程度嘛,然而,连我的父母亲也竭力反对我这么做,我只能躲起来,不作任何辩解了。

父亲对我说,你要么成为“工作狂”,要么到美国去,你是我唯一的女儿,我们不愿意你做牺牲品,中国几千年的传统,靠你一个人能冲破吗?母亲告诉我,过去女人守寡,不也过日子吗?我说,时代不同了,更何况我是健康的、活生生的女人。于是母亲总向我谈起她的老朋友——一位中学校长,接受过高等教育的30年代的知识分子,为了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她一直独身。然而,前不久,这位一直作为我楷模的老处女,居然在弥留之际,一反往日的矜持和端庄,发出了:“我应该结婚,应该拥有一个好男人;既然大自然赋予我一个女人的生命,我就应该享受到人间的欢乐”这样的肺腑之言,令所有熟识她的人愕然。一个压抑了这么多年的80余岁的老处女尚且在临终之前道出心底的秘密,对我,不啻为一次心灵上的强烈震荡。我用什么办法才能抑制住自己那种很本能、很强烈的内在需要呢?转念一想,虽然压抑自己是一种痛苦,但如果一旦放纵自己或许能带来片刻的欢娱,然而,也可能更是一种痛苦,不说别的,它与我所信奉的观念以及多年所受的教育就是绝对格格不入的,就足以使我精神崩溃了。我真不知道如何才能得到解脱。这是第一个问题。

还有,我觉得婚外恋是一副兴奋剂、一副麻药,说得好听一点。是一个美丽的彩虹,不值得提倡。或许,这对男人是一个补充,但对于女人不是的。因为每一次性的革命,牺牲的都是女人。你看,鲁迅笔下的子君,她也是大家闺秀,为了追求爱情,不要钱,也不要门第,但最后他们感情不和,只有自杀。所以我觉得男女是有别的。

最后一点,我觉得对离婚的女士,社会应该尊重一些,别以为离婚的女士就低人一等。

以上问题缠绕我很久很久,我的手、我的心都在颤抖……

南京静静

静静朋友:

读罢你的来信,一种许久不曾光顾的激动,令我心颤不已,完全被你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悲剧意识所感染。你清晰的思路、流畅的文字显露出你不平凡的才华,然而你却非常不幸,你的不幸深刻地预示着我们这个时代道德本身的不幸,我们的文化不能给你指明出路,因此,只有通过自我意识和行为的调整,寻求对痛苦的超越。

显然,你反复惦量过离婚,但在心灵深处却排斥离婚,你的机体被传统文化包裹着,在潜意识中,认为离婚低人一等,况且在思想开放还不够的中国,舆论对离婚女人确实颇有微辞,“离一次婚,贬一次值”的观念还深藏在一部分人的潜意识中,且对女性更甚。你的父母显然也不主张你离婚。母亲甚至用“旧社会女人守寡,不照样活下来了吗?”来安慰你,这都会动摇你离婚的意志。事情还不仅仅如此,按照我国婚姻法精神和道德准则,婚后发现丈夫有慢性疾病,身为妻子有责任帮助丈夫治疗,以尽快恢复正常的夫妻生活,以此为理由提出离婚,不是落井下石,乘人之危吗?也许正是因此而使你羡慕起那些偷吃禁果的人了。在以上诸因素制约下,鼓励你离婚,真是太为难你了。

离婚不成,从婚外恋中寻求补偿又如何呢?你同样是否定的,因为“那不过是美丽的彩虹”,“一旦放纵自己或许能带来片刻的欢娱,但那更是一种痛苦。”婚外恋不仅被你自我意识所排斥,也为我们的道德所不容,舆论所不容,家庭所不容。因此,维持虚假的婚姻外壳,从婚外的恋情中寻找满足,对你来说,只会陷入更深的痛苦。

继续维持这种婚姻当然也是一种痛苦,这种婚姻已经不能让你享受到一个女人起码的乐趣,更何况长期分居,伴随冷战。更痛苦的是在外人看来你们一切都很般配。不幸的婚姻有种种形式,最不幸的一种是形式稳定而夫妻无亲和力的婚姻,这种婚姻会窒息人的生命}你的婚姻恰恰属于这一类。

你一方面不愿意离婚,也不同意婚外恋,另一方面又深感压抑,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活脱脱的生命,你应该享受到一个生命应有的幸福和乐趣,这就陷入一种矛盾之中,你无法自救,无法自解,我们这种文化道德救不了你。父亲劝你出国,但出国对你来说不过是一种逃避罢了,矛盾并没有解决。

你的痛苦和悲剧不仅是个人的,而且是文化的,你仿佛是一个文化载体,你的每一次行动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且必须在每一次行动前能从你所接受的文化伦理中找到合适的理由,而恰恰我们的文化在这里陷入尴尬。既然文化本身不能给你出路,我建议你对自我意识和行为进行调整,以寻求超越。

一、投身事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压抑的本能升华为一种为事业献身的热情,从事业的追求和成功中寻求补偿。

二、有意识地调整自我意识。人在学习和经验中构建了自己的观念体系,但这种观念体系在不断变化,你应该选择充满时代感和代表未来的观念充实自己的体系,从而走出认识的矛盾,出路自然明朗。如果你不认为离婚是一种贬值,你完全可以离婚j如果你不认为婚外恋情是一种虚无,你就可以把一生的感情倾注在婚外恋情上;如果你认为“从一而终”神圣不可侵犯,你就可以牺牲本能要求来维持自己的神圣。总之,你一旦确立自己的牢固信念,心理就恢复平衡。

三、走出理想主义的沼泽地。对人生要求不能完美无缺,完美是人们渴望得到而永远难以得到的目标,当视角从理想走到现实,道路就有很多条。精心鼓励帮助丈夫治疗,病终旧能治好,感情不和可以调适,经过努力,婚姻可望得到改善,这是一途;大胆离婚,重新选择也是一途。因此,只要走出“完美”的怪圈,心理也就卸下重荷。完美是相对的,总是经过不断努力方能实现的。

当然,超越和解脱还有其他办法,如用审美来超越痛苦,即将自我分为两个自我,一个站在超越的立场来审视、观照另一个在生活洪流中挣扎的自我,痛苦成了审美对象而充满意义,痛苦被超越;又如,在矛盾的冲击下,实在无法自拔,用皈依宗教,寻求精神寄托,这一不是办法的办法,也可以化解和消融你的痛苦。

最后,祝你快乐幸福!

甘霖

猜你喜欢

婚外恋痛苦观念
降低“支付痛苦”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谁痛苦,谁改变
分担痛苦
健康观念治疗
痛苦力
一位老板的婚外恋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国内发展“婚外恋”心理治疗模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