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扼住命运的咽喉

1992-01-01李桂茹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2年11期
关键词:特区生命

李桂茹

采访归国留学生、深圳青年学者魏达志,悲凉的画面在脑海中怎么也驱之不去。

透析床上。体内的鲜血从一根管子汩汩地流入玻璃容器中,经过一阵翻滚、波动,再从另一根管子输回体内。这样循环往复四五个小时,废物从体内排除。

血液透析,双肾功能衰竭患者延缓死亡的治疗方法。魏达志每两天半就这样进行一次。

这是一间容纳4名透析患者的病房。魏达志的床头柜上,书籍摞得像一堵小墙,书墙下仅有放得下稿纸的空地。魏达志支撑着透析后虚弱而出现种种不良反应的身体,终日不断地撰写着论文,一万字,两万字,五万字……伴着绝症患者消沉的骂娘声,怨天尤人的牢骚声,无所事事的打牌声,陪员出出入入的喧哗声,魏达志在一年的时间里竟撰写了18万字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论文,其中有11万字在杂志上发表。新华出版社即将出版他的文集。

一个行将死亡的人不去尽情享受人生的最后时光,却要开始这般令观者不忍一睹的跋涉,未免太残酷了,可魏达志伏案自若。他不是不知行进的艰难,他是试图用自己不完整的自然生命,在病床上去书写完整的人生!

不陶醉于幸运的降临,不屈从于厄运的侵袭。

运盛时多点警省,运逆时多点从容。

真诚地拥抱人生,

每一天都要活得崭新辉煌。

——魏达志

1988年初春,魏达志告别中国赫赫有名的大公司深圳赛格集团,来到澳大利亚悉尼,开始了自费留学的生涯。就是在这里,他折断了展翅腾飞的翅膀。

如同很多留学生一样,达志一边攻读英语一边打工。达志在一家电影院里画广告牌、放电影、打扫卫生。电影院有一个鱼缸,养了很多名贵的金鱼。鱼缸的过滤器上积满了厚厚的鱼屎,恶臭难闻。老板让达志去洗。达志只是小声嘟囔一句:“这么臭。”

“我让你吃屎你吃不吃!”老板竟然侮辱起中国留学生来。达志愤怒了:“我是留学生,你是老板,但在人格上咱们是平等的,你再侮辱中国人,我有枪就崩了你!”老板看着两眼冒火的年轻人,不再吭声了。

种种刺激,撞击着达志的心扉:努力学习,一定要让中国更强大!

在澳洲学习英语时,有半年,达志是拖着一条打着石膏的腿,拄着双拐上课的。留学前曾因车祸骨折留下了后遗症,变成骨质增生。尽管这样,他仍获得了澳大利亚国际皇家英语学院签发的毕业文凭。

在澳洲,魏达志留下了辉煌的足迹。澳洲举办的“如何适应澳洲学习生活”征文比赛中,魏达志夺得季军。颁奖那一天,他拆掉了腿上的石膏,眸子里射出期冀的光芒:

“我们时常苦于学业难以精进,又感叹谋生的艰难和不易。我们确实有着自己的苦衷,但什么是最艰苦的事呢?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说过:人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达志在征文中这样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这个留学生瘦小的身躯里装着一颗崇高的灵魂,值得栽培!”一位教授看中了魏达志的品学,推荐他到墨尔本蒙那斯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

像乘风破浪的小船扬起风帆,正当魏达志在精神、经济各方面都做好准备,以期一搏时,厄运降临了。

他开始经常恶心、呕吐,后来发展到头晕,像踩着棉花走路,又像到了五里云雾之中,整个身体飘忽不定。他不得不到医院进行了彻底的检查。

“双肾功能衰竭,如不进行血液透析,最多能活3个月。”医生明确地告诉他。

这无异于死亡的通知书!

难道一个理想的实现就必定要紧随一场灾难吗?

魏达志躺在屋子里不再治病了,思考着如何打发这3个月的时光。后来在澳洲华侨组织澳华工会的催促下,魏达志暂时住进了一家医院。

血液透析,在当地每次要400澳元,每周要做2次,直至生命完结。这笔医疗费是魏达志支付不起的。

魏达志在澳洲时间不长,但在华人社团、华文报界已小有名气,一些记者来采访他,也拍了照片。华侨领袖主张登报募捐,让魏达志尽早转住专业医院进行透析治疗。

“登报募捐?”魏达志犹豫了。要登报就要介绍我是一个中国人,是赛格集团的人。赛格是跨国集团,这个国家将来很可能成为它的市场,登报岂不损害了赛格的声誉!魏达志阻止了登报募捐。

死神一步步向他逼近,他脑海中一个念头也越来越清晰:回中国!回家!叶落归根!

当生命的发条将要绷断的时候,魏达志渴望生命能延续下去的欲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他觉得自己想做的事远没做完。

回国,赛格会不会接纳我?谁愿意接纳我这样一个行将死亡的人,而且要没完没了地用钱。魏达志带着疑惑的心情,给赛格领导发回封信。

赛格有一句名言:任何时候,不会忘记对赛格做出贡献的人。赛格领导接到信当即决定,同意魏达志回国治疗,仍然享受赛格职工的待遇。

这是母亲的慈爱,母亲的胸怀。

祖国的亲情、赛格的亲情,通过长途电话,飞越大洋。

生命是一面不倒的旗帜,更是一首壮丽的诗。

直面人生的勇士躯体可以倒下,

但精神必须挺立。迷惑只有痛苦,

创造则包容着幸福。每完成一篇论文便是一次最好的轻松

——魏达志

对于生命,达志有这样的理解:一个人在健康时,生命的光是放射着的,一旦病倒,死亡临近,生命的光便聚拢了。

达志回国一个月后,小便中断,这意味着双肾彻底坏死。需从尿道排泄的东西混入血液之中,全身浮肿起来,他呼吸困难,站也站不稳,躺也躺不下,每一个毛孔都憋得象要崩裂一般。

达志开始了血液透析。血液透析至多不过三五年时间。达志心里很清楚:每一次透析,每一次新生都是向死亡迈近了一步。

生命的弦真的就这么断了么?难道永远与病床、血液透析器做伴了吗?命运对我为什么这么不公平?

……

他痛苦过。他消沉过。等待生命自然消亡,还是抓紧时间有所作为,当两种选择真正临近的时候,他陷入了苦苦思索。

“在不幸中悲观不就更悲吗!只能毁灭自己。以超脱的人生观面对不幸的人生。我劣势的生命中也有种种优势,虚弱的身体中还深藏着精神的力量。”达志开始辩证地分析自己。

“我身体虚弱,不比强壮的人精力充沛。但强壮的人要做很多事情。很难静下来,相对我能静下来。我研究中国经济有一定优势:熟悉古今中外历史,在大企业集团工作过,还熟悉国外的一些情况,我可以写书!”

著书立说,从何落笔?

达志最感兴趣的是有关对外开放方面的问题。中国对外开放的步骤之一是创办经济特区;深圳又创办了特区中的特区保税工业区。他撰写了论文《保税区功能探索》。论文发表后,他受到沙头角保税工业区的嘉奖。

肾坏死导致他的血压升高,长期服药的反应搞得他经常呕吐,正写着文章,突然一阵恶心,随时要蹲下来吐上一阵。清凉油成了他须臾不可离开的伙伴。

医生告诉他:血压高到这个程度,无论如何要休息了,什么也不要干了。可魏达志生命的光已聚拢在写作上,每完成一篇论文,便得到一次最好的轻松。他写作的冲动一发而不可收。

透析使他大脑的记忆力减退,他常常睡下了又突然爬起来把闪现的思维火花记下来,常常一个晚上起来几次。

死神在他面前窥视着,但面对这样一个强者,却不敢伸出那双狰狞的魔爪。

魏达志曾经体验过死的滋味。一次透析时,他感到腰剧烈的疼痛,翻肠搅肚呕吐不止。只听到医生喊:“不好,血压降到零啦!”随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一切都消失了,劳累,痛苦。这个世界没有声音、没有光亮、静悄悄的……

突然,一股暖流到了心房,耳朵又听到了声音:“血压上来了!上来了!”

死里逃生之后,他照常投入写作,第二天完成了近万字的论文。写作,对于他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医生给他安排的透析时间是上午,透析后下午休息疗效好一些。可达志向医生请求:“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上午精神状态好些,给我用来写作。”殊不知,这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写作累了一上午,吃过午饭上了透析台就想睡觉了。为了防止透析中的意外发生,眼睛要盯着透析器的变化,即使是小小的气泡,也会导致生命危险。达志没有办法顾全那么多,他只是观察十分钟,感觉血液流速正常便进入梦乡。

用生命之血浇灌的文章得到了社会的承认。文章发表在《特区经济》、《特区理论与实践》、《特区科技》、《特区与世界》、《特区企业文化》等报刊上,有的被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特区与开放城市经济》杂志转载。《论特区企业集团跨国经营与企业银行建设》一文,在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等单位主办的理论研讨会上,经专家审定入选。有权威人士评价说:魏达志的研究成果很有价值。

有人劝达志:你这样拼不觉得太苦了?不更要缩短你的生命吗?就是书架上摆你几本书又怎样呢?还不如你多活几年实在!

“无所事事活着会更苦。我是寻找一种苦来对抗另一种苦。我用学习的苦、思考的苦、写作的苦来对抗肉体的苦。我不在乎生命的长短,假如我不写作多活5年,写作只能活3年,我宁愿选择后者!”

奉献社会恰恰是实现自己。奉献是投资,奉献越多,实现越多。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魏达志

在病榻上写就的40万字的《达志文集——疾患中的求索与死亡边的拼搏》即将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书的扉页上写着:

“献给为祖国富强昌盛、为特区繁荣发展奉献智慧、辛劳、自强不息的人们;

献给我的领导、导师、医护人员、海内外同窗校友、各界朋友;

献给吃苦耐劳、勤俭一生,为我日夜焦心、积劳成疾的高龄母亲……”

达志已定好一个计划,这本书的全部稿酬和哥哥姐姐、同学、朋友及社会上捐助的钱,他全部买《达志文集》用来赠送。

达志总是不离嘴边地说,我欠帐太多了,欠社会、欠赛格、欠同学、欠朋友、欠老母亲……国家、赛格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用生命创造、奉献!

“假如你明天就离开人世,你感到遗憾的是什么?”面对记者的提问,达志的声音低沉下来。

“人都希望有一个温馨的家,我魏达志也不例外,可是我没有。我不能侍奉年近八旬的老母,连一个媳妇也没来得及给她找!人家留个儿子,我留两本书吧!”

每当达志感到凄楚的时候,便沉浸在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之中。他仿佛看到贝多芬昂着那雄狮一般高傲的头,在疾声宣告:“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啊,能把生命活上几千次该多美啊!”

(王冰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猜你喜欢

特区生命
从地里冒出来的生命
武当山特区欢欢喜喜过大年
DC炫特区
陈云不赞成发行特区货币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震撼瞬间:怒放的生命
俄开设新赌场
日历
阅读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