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照片,摄于1924

1992-01-01张若愚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2年11期
关键词:黑白照片展览馆圆明园

张若愚

知耻而后勇,我们的国家便有重新崛起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希望。

鬼使神差般地,我第三次走进了圆明园。没有心思去凭吊远瀛观前的大水法残骸,也无兴致去走那号称迷宫的万花阵,更打不起福海荡舟的闲情逸趣,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径直进了圆史展览馆,便久久地伫立在那镶嵌着两张黑白照片的镜框之前。因为年代久远了,又是从别处翻拍之后放大的,照片上出现了挺粗的网纹和米粒大小的颗粒。尽管如此,那照片上的景物轮廓甚至人物一举手一投足的动态依然清晰可辨。照片下沿,一行大写的印刷体英文说明文字赫然在目:THEPEACOCK CAGE BEING TORNDOWN,ABOUT1924。

那是一个阴霾满天、闷热难当的天气,空气极潮湿,仿佛拧一把都要滴下水来。我是从北门走进圆明园的,没走多远,远瀛观前水法的庞大的残骸便矗立在眼前了。我下意识地走在这废墟上的泥水和杂草里,面对一片片颓垣破壁,残石断柱,无端被斫斩的肢体,反复咀嚼着近百年来这个民族的奇耻大辱,吞咽着那些既无能又倨傲的统治者给后人酿下的苦酒,即使曾经拥有过五千年灿烂的古代文明,现在是十数亿人的泱泱大国,倘不能自醒自觉自强自立,也只能任人蹂躏和宰割,圆明园的废墟就是这滴血的历史。

老实说,看这种展览是压抑的,沉重的。唯一让人感到惊叹和又值得骄傲的是,在那几乎一切都依赖人工和简单的机械的年代里,建造出人类史上一流的美奂美仑的偌大一座宫殿似的园林,我们这个民族该是具有着何等的聪明才智哟!且不说深受其害的我们,世界上任何一个有良知和正义感的人,对1860年10月18日那场浩劫,无不义愤填膺。法国著名的作家维克多·雨果,翌年就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一个胜利者把腰包塞满,另一个赶紧把箱子装得饱鼓鼓;他们手挽着手,心满意足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历史。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展览馆里,有复制的浩劫之前的圆明园全景立体模型,也有大火前各处建筑的黑白与彩色图册资料……突然,我被镜框中的两张照片吸引住了。这显然是一组,所以共用着同一行的文字说明。这说明,便是本文开篇引出的那行大写的印刷体英文。其中的一张是中景,主体物是一座方方的高台显然是劫后的建筑遗存——上有三个人物,因为台高,便显得小,像剪影,但其轮廓还算清晰,动态依稀可辨。

我对英文一无所知,图片下的说明文字自然看不懂,只好去请教展览馆的工作人员。他是位年轻人,很热情,告诉我这两帧照片系当年在北京大学任教的一位德国教师奥威尔所摄。图中那个方台,即养雀笼遗址。图面里的内容已经很清楚了,是一些中国的老百姓,正在拆运遗址的砖石料。

原来,圆明园虽然经历1860年这场浩劫,毕竟园子的范围太大,圆明园和长春园北半部尚有不少建筑以及山池花木完整保留下来,各园仍由有关官员和宫监管理着。同治12年(公元1873年)8月,载淳亲政,以奉养撤帘后的两宫皇太后为名,下令内务府重新修复圆明园。是时清王朝已大厦将倾,国库告罄,圆明园的修复工程已经无法进行下去,不得不在次年中辍。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与光绪亡命西安。此时,京城内各处一片混乱,驻守城外西北部的八旗兵将,乘机勾结宫监和附近的地痞恶霸,将圆明园内的木构殿宇几乎全部拆卸,盗卖一空——八旗将领王怀庆便利用这里的木石为自己修建一座私人花园。由于米价暴涨,不法奸商往大米中掺白石子,怂勇一些饥民将园中的汉白玉石料敲碎以六比一的比率换米。经过这一番洗劫,先前幸存以及后来重修的建筑几乎破坏殆尽。灾难并没有到此为止,北洋政府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军阀官僚和帝国主义分子更是肆无忌惮地盗窃和破坏残存的建筑。大军阀张作霖为营造坟墓,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从园中拆运建筑材料——多么愚顽而又可叹的悲剧!

……

我由此而引起震惊和愤懑,不啻当初从小学历史教师那里感染来的情绪,那是刻骨铭心之仇,而后者则是痛彻心髓之恨!同为炎黄子孙,也有不肖之种种。用什么词汇去形容这群丑类呢?助纣为虐,多少有些恭维;趁火打劫,也显得轻看低估;恶棍无赖,又觉价码不足……它们为全民族蒙上一层永劫难消的羞耻。这些断脊的败类,即使采用封建时代最残酷的车裂刑罚去处置,也难解人们心头之恨!当然,我这里所说的败类,不应该也不愿包括照片中的那些人们,即便他们不是正儿八经的劳动人民,也是压在最底层的芸芸众生。就像那些把园中的汉白玉雕刻艺术品砸碎去换米吃的饥民,我们怎能忍心去责难他们?然而,面对着照片里那车老板的一副空洞木然的面孔,我却怎么也抑制不住地感到一阵阵的惊骇、颤栗、悸痛!心也不禁为悲哀和酸楚淹渍……

我第三次来到这里,适逢圆明园罹难130周年。我踯躅在远瀛观前,禁不住百感交集,仇恨与忧愤又一次从心头泛起。这许多刺向蓝天残锷般的石柱,不正是圆明园滴血的历史见证吗?在那水锈斑斑的石面上,记录着一百多年间帝国主义侵华的种种兽行,浸透了中华民族的屈辱泪水,同时也睥睨着一切败类的丑恶与卑贱。它又像一部高擎着的巨大的启示录,让每天来自四方的人们去深深地思索、反省、尔后走向未来……

我慢慢地转过身,在一片废墟中竟辨不出哪里是养雀笼的遗址,那两帧印有英文说明的黑白照片,那一册薄薄的白皮书,连同那热情的年轻人的讲解,又一起涌上脑际。应该感谢这座展览馆和这里的科学工作者,他们使我又看到了历史的另一侧面,尽管它是恶劣的,犹如一块丑陋的疮疤。敢于直面现实,毫不躲避历史,正视它的劣根,我们的国家便有重新崛起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希望。所谓知耻而后勇,正是这个道理。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百多年的耻辱历史,连同那两帧黑白照片,还有英文说明:THEPEA-COCK CAGE BEING TORN DOWN,ABOUT1924。

(摘自92年2期《十月》)

猜你喜欢

黑白照片展览馆圆明园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展示首都规划蓝图 讲述北京城市故事
印象·圆明园
The Old Summer Palace on the photos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传统制作让我着迷
眼力大考验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剧坑太深请小心
静夜
让历史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