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降大任

1991-08-20段刘程

中国青年 1991年10期
关键词:团市委淮河团干部

段刘程

淮河,沉默了30年,如今又狂暴起来。

1991年6月开始,大暴雨从天而降,山洪喝醉了酒一般,跌跌撞撞地向淮河中下游倾泻而来。一时间,淮河峰上叠峰,浪上打浪,上壅下抬,水位陡涨。

大水,百年不遇的大水。

王家坝,人称淮河第一坝。

咆哮的洪水每分每秒都在上涨,超过警戒水位,超过保证水位。当洪水只差30公分就要漫过坝面时,13孔闸门被迫同时开启。隆隆的洪水,犹如脱缰的野马,发着撼人的轰鸣,奔腾翻滚着涌出闸门,奔向下游的蒙*蓄洪区。18万亩良田,几万栋房屋顷刻间化为乌有。

寿县,曾为楚国郢都和因淝水大战而闻名于世。今年,又因特大洪水围困而让国人忧心。一场接一场的暴雨,使得地处三河、四湖之滨的寿县一片汪洋,古城墙保护下的县城突兀在洪水中而成了孤岛。四周水天一色烟波浩淼,分不清哪里是良田,哪里是村落。

怀远县,大禹治水的地方。大禹的子孙再次遭到了洪水的袭击。淮河、涡河、黄河、淝河……全部暴满,七圩溃破,大河湾蓄洪,外洪内涝,良田村落毁于旦夕。

洪水,向淮河流域的子孙发起了淫威。

面对洪水残酷的挑战,年轻的淮河儿女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以死相拼

7月6日,安徽五河县团县委书记陆建民率领一支青年突击队,庄严接受了死守淮河南堤香浮段最险处的任务。当时,他只有一个念头:我是共青团干部,是全县的青年带头人,逢险必上,有难必当,义不容辞!

大坝上的险情超出了他的想像。前面是滔天的洪水,身后是淮北平原和数不尽的财产数不清的父老乡亲。天上大雨如注,脚下塌方崩陷处处。陆建民只觉得世界无比恐怖,洪水无比凶恶。他带领青年突击队员堵完东边堵西边,这里打好桩又到那边扛包,而洪水好像是故意同他们较量,一浪高过一浪,九天九夜也不见回浪。陆建民泡在大水里,嗓子喊哑了,脚泡烂了,脸肿了。9天里,陆建民只睡了27小时。

7月14日中午,狂风夹带着暴雨,鼓起层层大浪猛烈地冲击着大坝,大坝骇人地抖动起来。此时,一切应急措施都来不及了,陆建民纵身一跃,跳进滔滔洪水中;紧随其后,80多名小伙子也跃入水中,齐刷刷排开趴在大坝上,挡住了汹涌的洪水。就这样,他们坚持了五六个小时,任凭洪浪拍打着他们的脊梁,拍打着这个用血肉之躯筑起的堤防。

大坝终于保住了,村庄、田地、生灵终于保住了。猎猎招展的团旗在沿堤人民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在抗洪抢险的危急关头,淮河两岸、千里堤防,像陆建民这样的团干部,像他所率领的青年突击队,又何止成千上万。

在寿县,400多名乡村团干部,组织了263个抗洪抢险突击队、210个搬迁队。他们保住了几十公里的淮河大堤,转移了20多万被水围困的居民,抢运了3000多万斤粮食。

在怀远,由团干部和团员为骨干组成的突击队有226个,抢险应急队87个。他们担负的都是最危险、最重要的任务。出现塌方、漏洞,突击队员首先跳入水中,灾民被围被困,突击队员一马当前;蓄洪、破坝,突击队员最后撤离。

灾区的群众都称他们是敢死队、救命队、放心队。

平时,共青团组织凝集了千百万青年:灾时,共青团显示了强大的战斗力

蚌埠市委书记徐景红同志在巡视灾区的小船上看到了远远飘动的红旗,那旗很小,但在蓝天的映衬下分外鲜艳夺目。

小船驶近了,徐书记清清楚楚看到,那是一面面鲜红的团旗。他还是第一次在洪水中见到飘扬的旗帜,心中起伏跌宕,默默称赞:“在这场与自然灾害的战斗中,我们的团组织是经得起考验的。”

是的,在整个抗洪抢险过程中,共青团发挥了人们未曾料到的作用,立下了汗马功劳,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让我们发掘一下这生命力之所在吧。

——崇高的思想境界

固镇县有个青年团员利用抢险间隙回家抢收麦子。突然听说大坝塌方漏水,他毫不犹豫地把刚刚收割的麦子一捆一捆地抛入水中,堵塞缺口。那是他一家今冬明春的救命粮呵!

大河湾是怀远县的富庶之地。民间有民谣: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收了大河湾,狗都做条裤子穿。洪水最高的时候,青年突击队日夜守护在大堤上,保住了自己的家园。然而,为了确保淮南煤矿和洛河电厂,上级决定在大河湾蓄洪。我们的团员青年没有二话,立即行动疏散村民,最后准时扒开大堤,亲手将洪水引入自己的家园。

固镇县陈郢乡团委书记吴子平,6月12日上堤,一干就是20多天。一次回村发救济粮,看到家中被淹的惨状和父亲、弟弟埋怨的目光,心如刀绞。为人子女,大灾之年不能尽孝,有何颜面见父老。可是大堤上更需要他。他一句话没说,扭头又上了大坝,然而有人看到他后来偷偷地抹眼泪。

在1991年的洪灾中,每个人都知道,干部家里的损失是最重的,受损失的干部中,共青团干部的损失又是最重的。他们都是小当家的,子女尚幼,一上大堤,妻儿家业便无人管了。

有人说:洪水来的时候,邻居不再吵架了。在外界的压力下,团结自保是人的生存本能。这话或许有一定道理。但我们的团员、团干部所表现出的公而忘私,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精神境界,仅用生存本能就能解释通吗?

——团旗的凝聚力

在平时,人们经常看到的,是团组织打着团旗扫大街,免费修理自行车。团旗已经使人司空见惯到无心去发现其中的价值。

当灾难临头时,人们需要一面旗帜聚集其下,它将众人拧成一股劲,激发个体潜在的智慧和力量,同时给人一种安全感。这时,青年人想到了共青团,领导看中了共青团,而团旗也就一招百应了。

当江苏高邮被洪水淹没成一片汪洋时,团干部们不约而同地发出共同的心声:“是共青团员挺身而出的时候了!”团市委立即通过广播电台向全市团员青年呼叫:“到抗洪救灾第一线去!”接着11600名团员、团干部奔向抗洪第一线,带动了全市青年积极投入到抗洪救灾中。

在安徽滁州市沙河镇油坊村,人们看到的是一幅惨景:油菜、小麦被洪水淹没,水稻秧田、西瓜、棉花被冲得无影无踪,许多人绝望了。此时年轻的女团支部书记马文萍挺身站了出来,她动员带领30多团员青年成立助耕队,冒着瓢泼大雨,踏着泥泞的田埂,起早摸黑,走家串户,苦苦奋战了28天。28天中,他们为灾区困难户义务助耕50多次,收割小麦、油菜185亩,栽种410亩。群众含着泪说:“要不是这些青年团员,我们今年什么粮食也落不下了!”

我们可以说,在淮河流域,团旗已成为了一个标志,一个共青团组织与广大青年共同利益的标志,一个共青团干部无私、无畏、顽强、忘我精神的标志。

——组织的优势

大灾之年,共青团的组织优势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蚌埠团市委副书记于勇、孙丽芳自灾情发生的那天起,就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岗位。他们决策在前,制订方案,发布命令,组织物资,调遣人力。

6月14日,团市委向全市发出紧急通知,动员团员、青年迅速投入到抗洪、抢救、抢收、抢种中去。

第二次洪峰到来前,他们派出团市委6名得力干部,分赴三个县最危险的地方,了解水情灾情,及时向团市委反馈;同时帮助团县委工作,组织青年抗洪抢险。团市委则随时了解全市三县一区的情况,一方面将情况打印成快报送市委、市政府,以供决策参考;另一方面,尽自己的能力,灵活反应,组织人力、物力,解决政府一时顾及不到的急难问题。

6月下旬,郊区天河乡一度严重缺菜,团市委立即与河南联系了1万多斤蔬菜送到灾区。郊区党委书记拉着于勇的手说:“太感谢你们了,你们帮我们解决大问题了。”

洪水成灾后,一些区、乡医疗设施被淹,缺医少药。团市委了解到情况后,依靠青联和部队系统火速组织了三支巡回医疗队分赴三县的重灾区。临行那天早晨7点,市长、市委书记亲自赶来为医疗队送行,称赞团市委发挥了党的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水势稍一稳定,于勇、孙丽芳又开始考虑下一步救灾7月18日,团市委印发了开展“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帮助灾区少儿重返校园”活动的通知。根据蚌埠工业基础比较雄厚的条件,提出以团助农、以技兴农、以城带农、以工补农的具体方针,要求市区每个区局团委联系一个受灾乡,一个基层团委联系一个村,一个团支部联系一个特困户,帮助农村生产自救。

市委、市政府对团市委的“双帮”活动给以充分肯定,破例允许团市委自筹资金、物资,自己管理支配,用于“双帮”活动。

在抗洪抢险、抗洪救灾最紧张的3个月里,蚌埠团市委一班人一直在超高速运转,想在前,干在前,充分发挥了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用于勇的话说:“我们就是要倡导一种好风气,做好党的助手。”

他们在死亡威胁面前表现了人的尊严,滔天洪水张扬着他们伟大的人生。

那是一条并不深,并不宽的小河滩。安徽固镇县20岁的农村青年李晓东弯曲着身子漂浮在水中。无情的洪水就这样夺去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当人们将李晓东的尸体从水中打捞上来后,人们发现,平时水性很好的李晓东低垂着头,弯曲着身子,双臂作环抱状,双手紧紧攥着泥土。

人们记起了每一次抢险时那个沉默而又忙碌的身影。记起李晓东自洪水暴发后就未曾休息过,曾连续三天三夜在浍河大堤上抢险筑坝。人们得出结论:李晓东是累死的。

7月8日晚,暴雨狂泼大地。安徽舒城县汽车队一辆带挂货车被陡涨的洪水困在路上,随时有可能被洪水冲走。闻此恶讯的汽车队团支部书记吴家海来不及向刚刚分娩的妻子和刚刚来到人世的孩子道别,就一头扎进暴风雨中赶到抢救现场。这时,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山洪咆哮着从上游奔腾而下。吴家海站在一辆铲车上指挥抢险。突然,一个巨浪打来,巨大的推力将铲车打翻在恶浪中。吴家海旋即被恶浪卷走。一瞬间,吴家海来不及对弱妻幼子说声“保重”就离开了人世。

7月1日,狂风卷着巨浪扑向巢湖市向忠庙镇堤岸。汛情十分紧急。河西村团支部书记王诗超带领本村青年突击队员在堤坝上扛草袋,打木桩、堵漏洞,抢塌方,脚不停、手不停、肩不停干了三天三夜。7月3日早晨,王诗超脑子一片空白,跌跌撞撞、浑身青紫回到家里,一头栽倒在床上,从此再也没有爬起来。

江苏泰县兴泰乡青年干部李德宏,安徽当涂县西河乡农村青年陈金波也是在抗洪抢险时累死的!

江苏高邮市水利局年仅21岁的技术员吴志平殉职在抗洪救灾中!

安徽潜山县罗汉乡青年熊业林在洪水中救人被大浪卷走,时年20岁!

安徽淮南潘一矿青年工人孙勇在抢险堵漏时被洪水卷入涵洞牺牲!

……

淮河在夺去它的优秀儿女年轻生命的同时也为这些优秀儿女在淮河大地上留下了一条上千公里长的墓志铭,为淮河的子孙留下了无穷的精神财富!

洪水耗尽了这些英雄的生命,带走了他们短暂的青春的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做人的尊严和崇高!

我们的团干部,共青团员,青年,在这次洪灾面前,用他们的青春热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时代、一代人对一种永恒信念的忠贞和向往!

这就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猜你喜欢

团市委淮河团干部
弥勒市关工委联合多部门开展腊月暖冬行动
淮河
淮河防总召开2021年工作会议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严管优出抓好团干部队伍建设
“创文巩卫”,我们在行动
开卷
团干部须有5种特质
我生命中的淮河——为纪念治淮60周年而作
新世纪、新青年系列活动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