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禾/佘斯大/袁照

1991-07-15许盈盈

读书 1991年11期
关键词:明史崇祯

许盈盈

《山书》及其他

孙退谷所辑《山书》十八卷,以崇祯一朝的奏疏,补苴这一期章奏史实之阙,与同类史著、史料相较,又多有入载详备之善。如这一朝的几件大事,虽同见于《明史》、《明通鉴》、《国榷》、《烈皇小识》等正史、野史,但限于篇幅与体例,经史家的一番去取,皆简而又简了;而在《山书》中,却尽量多地保存了奏疏原文,读来竟像是君臣奏对的现场记录,辞气、口吻,以至于紧张激烈的气氛,亦有如闻见。如卷十一“争执纲常”条下所载崇祯帝平台召对,黄道周直颜抗辩的场面,就实在是一出极精彩的戏剧。

在此之前,少詹事黄道周具疏言不当起复正在守制的陈新甲为宣大总督,又疏纠也是未终制的兵部尚书杨嗣昌不当夺情入阁。这道理本来讲得很好,但帝却疑其有私。原因是此番内阁缺员枚卜,道周也列名其中,结果未被简用,崇祯便推想他心怀怨望,借个题目攻击已被简任入阁的杨嗣昌。于是以心存私欲是问,遂有道周劲气直词之辩。这一长达五千余言的“现场记录”,当日情景,直使人得见仿佛。且枝末的详尽,又令人揣知台下的别一番情形。当日帝曰:“你都是虚话,一生学问止学得这佞口。”道周不服,又辩忠佞。同时在场的杨嗣昌说道:“皇上所论,诚是诛意之法。道周亦冒盛名,望求优容。”帝曰:“这便是优容了。”于是,“赐瓜果点心。各官谢出,复召回听谕”,如此这般一番。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就在崇祯不打算重处道周,下部议,拟降三级之时,又有刑部主事张若麒(此册排印本将“麒”误排作“麟”)上“拥戴不效怨望纷然”一疏纠道周,专拣挑动圣怒之言以进,如“数日以来,天谕既颁,群党藉藉,”“至有谓召对之日,黄道周犯颜批鳞,古今未有,而皇上为之理屈者”,“要使古今未有之好话,尽出自道周之口;而凡可以归过君父者,无所不至”。疏上,“降道周六级,调外用”。但是此句之后却又补缀一言:“杨嗣昌奏移张若麒于兵部”,于是不免令人起疑:这一两不相干之事,可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循迹,检孙退谷的另一部著述《春明梦余录》,方知正是那位平台召对之时奏请优容的杨嗣昌,“惧道周复用,急募人上疏参之。职方司郎中王新擢太仆寺少卿,示其意于乡试所售士刑部主事张若麒,遂上‘拥戴不效怨望纷然一疏……”而这位刑部官员久谋兵部,终于因此得以偿愿。这真是同样精彩的一幕戏外戏了!(若麒后降清,在《清史列传》中被列入《贰臣传》)而这位“察察为明”的皇上口口声声斥责出以公心的黄道周是怀抱私欲,却眼睁睁将满腹私心的杨嗣昌倚为“盐梅”、“干城”,也正是扮演了一个可笑亦复可悲的角色。

详于他著之例尚不少。据书首所附诏文及作者题署,知《山书》是奉康熙四年八月谕旨,呈送清政府纂修《明史》之用的。但《明史》纂修者在使用时十分谨慎,黄云眉作《明史考证》对此著多所征引,并对《明史》因种种避忌而略去的部分加以辨析,故虽有那一部皇皇史著问世,这本《山书》仍有它存在的价值。

孙退谷的其它几部著作也很有名,如记录有明一代典章制度的《春明梦余录》,具有地方志性质的《天府广记》,考证鉴赏书画作品的《庚于销夏记》。作者本人的身世遭际,也有些意思。他是崇祯四年进士,后因降附李自成,福王时被定入从贼案。及又降附清朝,起授吏科都给事中,官至兵部左侍郎,加衔为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如此行迹,便颇为士林所不齿,他自己也是有些愧怍的,晚年作《天府广记》,对未能死节一事,作了不少剖白。卷三十四在记兵部主事成德时谈到,方李自成入京之际,他与成德约以同死,成率全家,先已尽节,而孙入玉凫堂书架后自缢,却被一位书者呼众救下;继又潜服片脑两许,然呕吐不死。最后携其长子同赴井中,仍被旧仆救出,“吐血水斗余,死而复苏”。乃又有一位起义军中的纪功司差人将之带往苏州胡同,他求以速死,这位差人却“温言慰藉”,“日以饮食馈送”,等等。这一大节与他所作的题目本来无多关联的剖白文字,可信程度如何,不必去论,但最后写道:“今见两公(按即成德与翰林院侍讲马世奇)手札,从容就义,临危犹辱推及,惭愧欲死。八十之老,行见两公九原,或鉴此区区苦衷也”,垂暮之年,发此悲慨,大约还是真情吧。虽然这对于今天读他的著作的人,已无太大的意义了。

(《山书》,[清]孙承泽辑,裘剑平校点,浙江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九月版,6.40元)

猜你喜欢

明史崇祯
关于明末崇祯年间国家衰亡的部分原因初探
南炳文“迈注”之“迈”何许人也
亡明罪魁祸首辨:崇祯和朝臣的共同作用
《明史?艺文志》与《千顷堂书目》关于明代文集著录对比
明末的中枢决策与权力格局演进:以崇祯帝“改票”为视角
《明史·志第三十七片段浅析》
浅析崇祯救国之策失败的原因
“有君无臣”论:明清之际崇祯君臣的历史评价与君臣观流变
论明史、明史研究及点校本《明史》修订
试论明崇祯年间阁臣的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