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鲶鱼效应”与用人之道

1990-01-01陈璐明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0年7期
关键词:活鱼沙丁鱼鲶鱼

陈璐明

近年来,日本公司的用人之道已成为各国企业家竞相研究的课题。三泽之家公司用人有一绝招。该公司经过长期考察,发现许多企业基本上由以下三种人组成:一是不可缺少的干才,约占20%;二是以公司为家辛勤工作的人才,约60%;三是终日东游西荡,拖企业后腿的蠢才或废才,约占20%。如何使第三种人减少,使第一第二种人增加呢?三泽之家公司老板兼总经理三泽千代治的办法是采用“鲶鱼效应”。

原来,挪威人捕沙丁鱼,总是将鱼放入鱼槽运回码头。抵港时,如果鱼仍然活着,卖价要比死鱼高出许多,因此渔民们千方百计让鱼活着返港。但除了一艘渔船总能带着活鱼返港外,其它各艘渔船的种种努力均告失败。而带活鱼返港的这艘船的船长从不公开自己成功的秘密,更不让人参观他的渔槽。直到他死后,渔民打开鱼槽,才看到里面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而已。

为什么放进一条鲶鱼,就能使其它鱼都活着呢?原来,鲶鱼放进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自然会四处游动,到处挑起摩擦。而大量的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异己分子”,自然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这样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回到渔港。对此,三泽千代治解释说:“其实用人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公司,如果人员长期固定,就缺乏了新鲜感和活力,容易产生惰性。因此,有必要找些外来的‘鲶鱼加入公司,制造一种紧张气氛,这样,企业自然而然就生机勃勃了。”

三泽之家公司根据“鲶鱼效应”原理,重点从外部“中途聘用”一些精明能干、思维敏捷的25岁至35岁的生力军。这些“鲶鱼”,对原有人员就会起到促进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这种促进效应,公司甚至着意聘请常务董事一级的“大鲶鱼”,让全公司上下的“沙丁鱼”都有“触电”的感觉,这样何愁整个公司不生机勃勃呢。

(小溪摘自《青年参考》)

猜你喜欢

活鱼沙丁鱼鲶鱼
沙丁鱼
轻视的代价
大鱼吃小鱼
让鲶鱼慌起来
陷 阱
难忘的“得莫利”
活鱼当成死鱼卖
陷阱
死于胜利的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