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独立思考的学者

1989-07-15

读书 1989年2期
关键词:纸片独立思考纪念

李 锐 丁 聪

我所敬重的老友黎澍同志于十二月九日下午二点二十五分去世。当天晚上我赶写了一篇纪念他的文章。在悲痛中不能成文,只记下在他的书桌上所见。这篇《最后一天的书案》和他逝世的消息一同登在十二月十五日的《人民日报》上。

《读书》杂志编辑从我这篇文章中,知道黎澍为“学术精华”编选的自选集的序言,就打电话给我,希望在刊物上发表这篇序言,以纪念这一位也是《读书》杂志的撰稿者,并且要我为此写几句话。

《读书》杂志的编辑自然跟我一样,是很看重黎澍的文章道德的。我觉得此文虽只寥寥三百字,却可以窥见他治学的态度:谦挹,求是,又敢于标新立异。他反对捕风捉影的妄说,反对人云亦云的陈腔,而重视独立思考,凡事一问到底。这种精神确实值得在学术界提倡。

我的纪念文章中,不是说到他“桌上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纸片”吗?他是常把思考着的东西,随时记录在纸片上以备忘,或是准备写到某篇文章中去的。为了让读者知道,刚刚去世的这位当代的思想家最后在想些什么,我在文章中把这些纸片上的话抄录了一些。也许是受到篇幅的限制,这些话被删去了。从我的文章中“抄录这些片语断想时”这一句,读者可以察知删削的痕迹。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东西,从文中消失,我颇觉遗憾。现在《读书》编者要我对这篇序文作点说明,趁此机会,我就把这一部分再抄一遍,以飨《读书》的读者。因为这些话,正好说明序文的作者是在怎样独立思考着的。

——封建王朝总是因有一个英明的或者坚强的领导和团结的

军事集团而兴起,以世袭君主制度而衰亡。

——欲求社会进步,必须敢于打破传统,还必须善于利用传统,才能推动进步。但利用传统还必须预防为传统所利用。

——利用传统与屈服于传统。利用传统往往可以使革新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传统的利用也意味着与旧势力的妥协,放弃反对它们的斗争,延缓某些改革的进程。如果延缓改革渐变而为放弃改革,那就与旧势力合而为一了。

——我们过去以为只要宣布革命的胜利,理想也就随之实现。错了。革命的胜利意味着敌人已被打倒,理想未必因敌人被打倒而实现。理想能够实现,还有一个实践检验的漫长过程。不到这个过程结束,不会有终极的结论。过早的欢呼声,无非说明我们全是易受欺蒙的群氓而已。

——现在设想未来的道德观念,往往是不实际的。恩格斯认为公有制将使偷盗的动机归于消灭。列宁提倡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我们所见所闻的所谓“共产主义道德”,往往不过是过去的回音,并非未来的理想。

我们失去的,是这样一位学者和思想家。我很希望,出版部门快点整理编辑出版黎澍的文集,这首先还不是为了纪念他,而是为了我们自己。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十七日

(文前黎澍头像,丁聪绘)

《黎澍自选集》序言

编一本选集列为“学术精华”,免不得叫一声“惭愧”。因为前半生从事新闻工作,文章多谈时事政治,与学术无关。解放以来,政治运动频繁,动辄卷入漩涡,不但与学术无关,甚至连政治也只剩了捕风捉影的空谈。比较起来,可以认为发表了一些颇具独立思考、并非人云亦云的文章,还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选文即以此为范围,旧作除个别外不入选。

编入本书的各篇,主题不一。但有一点是清楚的,也是值得指出的,这就是在这里开始对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提出了问题。区区微义即在于此。末附几篇回忆录和一份简历,以代自传。是为序。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

(《黎澎自选集》,将由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纸片独立思考纪念
特别的纪念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新黄
独立思考 完全是件好事吗?
纸片也能托住水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谈独立思考
讨厌体假日
日纪念广岛核爆64周年
我思我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