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好的忠告

1987-11-01玛丽·马丁唐若水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7年7期
关键词:百老汇忠告评论家

〔美〕玛丽·马丁 唐若水

我十二岁时结上了一个小冤家——有个女孩老爱揭我的短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对我的攻击面也越来越宽。她说我“骨瘦如柴”,她说我“不是好学生”,她说我“太顽皮”,她说我“说话嗓门太大”、她还说我“太自私”等等。起先我尽量忍耐,但后来却禁不住怒火中烧。我眼泪汪汪地去找爸爸。

爸爸却心平气和地倾听着我的发作。接着他问:“那末她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怎么会是真话?我真想反问爸爸!她说的还会是真话?

“玛丽,你想过自己究竟是怎么一个人吧?好,现在你既然已得知那姑娘对你的看法,那不妨将她说的一切一一列出,然后再在她说得对的项上作个记号。至于她说的其他话就不必计较了。”

我遵命列表。令我大吃一惊的是:她说的话中竟有一半没错!其中有的我倒是无力改变的(如说我“骨瘦如柴”),但她所说的我的许多缺点我却是完全可以克服的——我突然萌起了克服这些缺点的念头!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对自己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我把纸交给爸爸,但他没有接。“那是你自己的事,”他说,“因为你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更真实地了解你自己。但是你得学会倾听——不要由于生气或难受而掩耳。如果别人的议论没错,那么你自会心中有数的——你会听到内心深处引起一阵共鸣的!”

以前,我一直认为爸爸是我们威塞斯特城最有学问的人——他是城里的首席法官兼律师,同时还是学校董事会的董事长。不过眼下我却感到难以接受他的观点。我似乎觉得,如果照他那么办,那就太便宜了我那位冤家了!

“不过,她当着众人的面说我闲话绝非好事!”我说。

“玛丽,只有一个办法使人永远不被议论和批评,那就是:什么也不说,或者什么都不干——当然,那不就成了个多余的人。你总不想当那号人,是吧?”

“是的,”我承认道——就是在那时我都是壮志满怀的哩。

我又经历了一次更为痛苦的教训。事情发生在我们即将登台演剧的那一星期。我担任这出音乐剧的主角,因而心中充满了渴望和激动。

就在公演前几天,几位朋友准备在邻近的湖畔举行一次野餐会。这是阴冷的一天,妈妈要我呆在家中以免感冒。对此我吵个没完,于是在我保证不去游泳后,妈妈便作了让步。

然而,我牢记的只是我那保证的字面上的意思,而并非它的“精神”。看到人家一个个跃入水中,我的心便痒得难受,于是我穿上运动衣,驾上一叶小舟出游了。

最后,在我驾舟回到岸边时,有几个男孩恶作剧地猛摇起小船来。小船刚要靠岸就翻了个底朝天!为了避免落水,我纵身一跃上了岸,但脚掌却正好踩在一只破瓶上,被割开了一条深深的口子。

我不能出演主角了,候补演员却大获成功。“我还是履行了诺言,没去游泳呀!”我对爸爸说。

“玛丽,你妈的话你只听进去了一半。她真正要你保证的是‘小心别感冒一一不去游泳只是保证不感冒的因素之一,难怪你倒了霉。”

我辩解说,“可是所有的朋友都劝我上船去呀!”

“但他们都错了,是不?”他停了一下,又说,“你会发现,世上有许多人会对你发出五花八门的劝告。别掩上耳朵,什么人的话都可听听,不过重要的是你得善于分析,并且按照你认为正确的去做。”

在此后的许多关键的时刻,我总会想到爸爸的忠告,我去过好莱坞,满怀希望能进入影界,所有的摄影场我都去应过考。两年中我一次又一次地去应面试,然而每次我都是榜上无名,大家都称我为“应试玛丽”。有个导演对我的频繁应考颇觉厌烦,因而对我不客气地说:“‘应试玛丽,你的鼻子太大、脖子又太长,你不是演电影的料!请相信我说的全是真话!”

我想他说的确是真心话。但对于天生的鼻子和脖子我是无计可施的——我只有加倍努力,才有成功的希望!最后,我需要倾听的那种真话终于进入了我的耳朵——那是一个名叫莎乐美发·恩的仁慈又智慧的人对我提出的忠告。当时他正在为圣路易丝歌剧院主持招聘演员的考试。我自然又去应考试了,但仍未被录取。不过他把我拉到一边,告诉我:“你得按照你自己的方法唱歌!”

起先,我对他的忠告无动于衷,因为我太失望了。不过后来当我再一次细细琢磨时,我却茅塞顿开!就象爸爸说的,我在内心深处听到了共鸣!我试过种种著名的发声法,但科恩先生却指出我走错了路子!我认识到,他说的是真话!要获得成功我一定得走我自己的路,而绝不是步人后尘!

过了几周,有家好莱坞夜总会招聘演员,我这个“应试玛丽”又去了。但这回我不想机械地模仿别人。我想,我就是我玛丽。我并不努力使自己招人注意,只是穿上素雅的黑绸衬衣和白色上装。我改用以前在得州学来的发声法放开嗓门歌唱,结果,我终于被录取了!

自此以后,成功便接踵而来,不久我便成了百老汇红得发紫的明星。现在,就象爸爸说的那样,我被五花八门的声音包围住了——建议、赞美、批评不仅来自亲朋好友,也来自权威的戏剧评论家。我努力使自己听到内心深处的那种共鸣,不过却往往觉得困难重重。我必须依靠那些乐于指导和帮助我听到真话的人们,其中有我的丈夫理查·哈利迪。我心中对他充满了感激之情。

我将在百老汇上演《音乐之声》。趁我外出巡回演出时,理查就搜集了所有评论家对我的评论。他要我尽力改正他们指出的每一点缺陷。后来,当我在百老汇正式公演时,有些评论家称赞我的演技“完美无缺”——他们甚至为抓不到我一点缺点而生气了。

“现在该是你自己的判断起作用的时候,”我丈夫坚定地说,“既然剧本已定,你的角色已定,那就别让新的批评影响你的情绪。”

是的,该是我尊重自己意见的时候了。我真得感谢爸爸——是他教会我如何倾听的!

(志明摘自《希望》1987年第2期)

猜你喜欢

百老汇忠告评论家
一个符号,表示否定
画与理
百老汇所有剧院关闭至今年年底
基于奖励值RNN和A2C模型的音乐生成
住在百老汇的“喵星人”
梁晓声“报恩”
“澳门百老汇”复活节精彩纷呈
螃蟹的忠告
汉米尔顿
忠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