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你自己

1987-11-01戴尔·卡内基著卢蜀萍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7年7期
关键词:贝尔

(美)戴尔·卡内基著 卢蜀萍

发现你自己,你就是你。记住,地球上没有和你一样的人。

我收到奥尔雷德太太写来的一封信,她在信中说:“小时候,我是个特别敏感和腼腆的孩子。我身体很胖,我妈是个旧脑筋,她总说:衣服要捡宽松的穿,这样才穿得久。因此我总是穿着又肥又大的衣服,结果显得更臃肿。我不敢去参加同学们的聚会,只要可能,我总是远远地躲着他们,我潜意识地感觉到自己是非常惹人讨厌的。

“长大后,我嫁了人。我的丈夫是一个自信的、泰然自若的人。我很想模仿他,可是做不到。我开始变得神经质,成天躲在家里,不敢见人,甚至连门铃的响声都害怕!我很伤感,越来越觉得自己活着没有意思,我开始想到自杀。”

是什么改变了这位不幸妇女的生活?仅仅是一个偶然的提醒!

“一个偶然的提醒改变了我的整个生活”,奥尔雷德太太继续写道:“我的婆婆有一天谈起她是如何把孩子们抚养大时说,‘不管发生什么,我始终认定他们都将成为他们自己。这话提醒得多好!一刹那,我悟到自己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伤感是因为我非要把自己塞进一个并不适合我的模式中去。

“我一夜之间就变了!我开始成为我自己,我研究自己的个性,试图发现自己。我研究了自己的长处,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打扮自己。我出去交朋友……今天,我已经是十分快乐的人了。在教育孩子时,我总忘不了给他们讲我从这些痛苦的经历中得到的教训:不管发生什么,你都是你自己!”

这种不愿意成为自己的现象就象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象人类的分布一样广泛,这种现象也是许多神经病、精神病及二者综合症的源泉。曾就儿童训练问题写过十三本书、有数千篇文章被各报争相登载的作家安奇罗·帕特里说道:“只有那些希望成为别人而不是自己的人才最可悲。”

这种现象在好莱坞尤为普遍,年轻演员们个个梦想成为二流的费雯·丽或三流的克拉克·盖博(分别为《飘》中郝思嘉和白瑞德的扮演者)。为此,执导过《钟声为谁而鸣》的著名导演山姆·伍德不得不告诫他们:“观众们已经欣赏过这些演员了,他们现在需要的是新的东西。”

波尔·波音顿曾是一家大石油公司的雇佣负责人,他会见过六万多个申请工作者,写过一本叫做《获取工作的六种方法》的书。他说:“人们在申请工作时所犯的最大错误就在于他们不是在表现自己。他们不是坦率地谈话,而是试图给你他们认为你想要的回答。但这没用,因为没有人想要骗子。”

我现在能够很自信地谈论关于成为自己的问题,是因为我曾为此付出过痛苦的代价。当我头一次从密苏里的僻壤来到纽约时,我怀着成为一名演员的渴望,进入了美国戏剧学院。在学院学习期间,我突然发现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而且这一发现如此轻易,以至我都不明白千百个雄心勃勃的人们怎么就没能想到它:我先研读当时的著名演员是如何获得成功的,然后仿效他们每人身上的最佳之点,这样我就可以成为他们的完美组合。多么的愚蠢!我为模仿他人而浪费了数年的青春年华,直至有一天我的密苏里蠢脑袋突然想到我不得不是我自己,我不可能成为别人时才意识到这一点。

这一痛苦的经历本应给我一个永久的教训,但是没有,我太迟钝了。我不得不屡次接受教训。几年后,我决定写一本前所未有的关于商人如何演说的畅销书。关于写这本书我有着同样愚蠢的想法。我想从其他许多作家那里“借取”思想,把它们放在一本书里——这本书就囊括所有内容了。于是我弄来了几十本关于演说的书籍,化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把它们的内容塞进我的手稿。但到头来我又一次被提醒做了蠢事。我写的这本各家思想的大杂烩如此牵强附会,如此含糊不清,以至没有任何一个商人愿意去啃它。所以我只好把一年的辛苦扔进废纸篓,重新开始。这一回我对自己说:“尽管你有许多缺点,但你只能是戴尔·卡内基。你不可能成为别人。”我放弃了成为他人结合物的企图,挽起袖子开始我的第一步行动:我要以一个演说者和教师的经验、观察和信心写一本关于演说的教科书。我获得了瓦特·拉雷爵士所曾获得的体会。他说:“我写不出与莎士比亚相媲美的书,但是我能够写一本是我写的书。”

成为你自己。遵照贝尔林给予已故的格什文的这一忠告去做吧。当贝尔林和格什文初次见面时,贝尔林是个名人而格什文只是个在为一星期三十五美元而奋斗的年轻作曲者。格什文的才华给贝尔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贝尔林让格什文做自己的音乐秘书,薪水几乎和他自己的一样多。“但是不要模仿我”,贝尔林劝告说,“如果你模仿我,你可能成为蹩脚的贝尔林,但如果你坚持自己的风格,那么你有希望成为一流的格什文。”

格什文听从了贝尔林的劝告,渐渐地跻身于当时美国著名作曲家的行列。

当查里·卓别林第一次制片时,导演坚持要他模仿当时一位著名的德国喜剧家。结果卓别林没有受到任何人注意,直至他以自己的方式演出才一举成功。别人还想模仿他哩!

在这个世界上,你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你只能以自己的方式歌唱,你只能以自己的方式绘画。你是你的经验、你的环境、你的遗传所造就的你。不论好坏与否,你只能耕耘自己的小园地;不论好坏与否,你只能在生命的乐章中奏出自己的音符。

就如艾莫逊在《依靠自己》这篇文章中所说的:“每一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领略到这样的真谛!嫉妒纯属无知,模仿无异自杀。尽管广阔的宇宙充满了至善,但是如果一个人不在属于他的那块土地上付出辛勤的劳动,他也就不会得到丰收的果实。在他身上蕴藏着一种新的能量,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能够做些什么,但也只有在他尝试之后他才能知道他能够做些什么。”

耕耘你的心田,你将获得安宁和幸福。请记住:让我们不要模仿他人,让我们发现自己,成为我们自己。

(编译自《如何使你的工作和生活愉快》)

(插图:周建明)

猜你喜欢

贝尔
被公司“强行庆生” 美国男子获赔45万美元
On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n Senior School
2019年诺贝尔颁奖
两只羊的故事(下)
贝尔熊的新朋友
聪明人不看答案
利用规律计算,你会吗?
我怎样毁了我的一生
卡贝尔工业总部大楼
贝尔米兹的“鬼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