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蓬皮杜文化中心的“怪”

1986-11-01李国桢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6年7期
关键词:蓬皮杜建筑物巴黎

李国桢

“艺术无国界”。这是巴黎艺术家醉心的观点之一。

号称世界上最大的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的落成,是近几年的事。它的怪模样,曾经引起了仅次于埃菲尔铁塔的最大的震动。它座落在巴黎市政厅附近,距离卢浮宫不远,原先是“中央菜场”所在地。占地面积近五公顷。这地方,据说富有艺术传统,过去曾经是“皇家音乐舞蹈学院”,曾是布莱士·巴斯卡醉心冉森教派期间的活动场所;也曾是著名诗人德·内伐尔·桑德拉尔·玛·雅各布·德斯诺勒等作诗吟唱的地方。

1969年,乔治·蓬皮杜总统倡议,要为表现当代思想的活动及其艺术实践开辟一个场所,使造型艺术、建筑艺术、城市规划艺术、电视、电影、文学、音乐、舞蹈以及其他种种现代化的表现手段聚集在一起。“文化中心”就是根据这个倡议而建立的。蓬皮杜逝世后,德斯坦便将它命名为“蓬皮杜文化中心。”

奇妙的事物,往往能使我们这个平静的世界不断激起波浪。这里由钢铁和玻璃构成的庞大“怪物”出现7年多来,好奇的游客,络绎不绝。游人们为那里的“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各种现代派、抽象派、印象派等艺术作品,为那里的“工业成就中心”的展品,为那里“公共情报图书馆”的藏书及资料,为那里的“声乐及现代音乐研究所”的音乐示范,为那里举办的大型国际展览所吸引。那里办的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彩。据统计,仅在1978年就举办了五十个展览、上千次学术讨论会和文艺演出等。开幕的头两年里,已经接待了约一千三百万参观者,真是盛况空前!文化中心,它给人们的印象可以概括为几个“怪”字。

第一个“怪”:艺术博物馆的建筑全部由涂着蓝色、绿色、灰色、黄色和柿红色的管子和角铁组合而成,电梯和走廊则由圆角和圆筒形的钢化玻璃构成。设计师意大利人皮阿诺认为这就象大轮船上的舷梯,“整个建筑是一条船”,合作者英国设计师罗杰斯说“它是一条货船”。这已经说出了他们的设计思想。整座建筑物,占地一公顷,由十三根立柱和八十四根长四十八米、重七十二吨的架梁构成桁架。由于玻璃筒蛇形电梯,以及人行通道设计在建筑物的外部,使这个五层建筑物的空间利用率达到了最高限度,每一层有七千五百平方米的宽畅面积。这个巨大的、外形奇特的、支支棱棱的骨架,它的每根管子,在空调、暖气、电缆、管线等方面都各有各的用途。但看起来,确实使人为之惊愕!整个建筑物象个石油化工厂,又象个火箭发射台。美国一家报纸说:“它,是降落在这里的一架飞越大西洋的班机……它可以降落在任何地方,但却偶然地降落在巴黎。”可见,这种大胆的设计,真是别出心裁。据介绍,馆内装有两台中型电子计算机,控制三百多个点,全靠电子计算机管理。艺术馆共分五层,第一、二层是法国最大的图书馆以及各种临时性的现代艺术演出场;第三、四层是现代画和雕塑展厅;第五层是与外国文化交流展览室,并设有凉台,游人可以在这里眺望巴黎的美丽景色。层顶有花房、咖啡馆等。此外,还有四层地下厅。

第二个“怪”:表现在展览的内容上。第三、四层的展品据说有上万件之多,在展览厅里,有现代派、未来派、印象派、抽象派、荒诞派等各种流派的绘画和造型艺术作品。就说绘画吧,其中有的画着人面兽身。有的画面五彩缤纷,但不知何意。有的象一般儿童画,奇形怪状,不成比例。有的画面除了画上淡淡的几点以外,一无所有。一般人都解释不清它的道理。即使是一些法国知识界人士也只能回答:“时髦!时代感强!”或说:“妙不可言!”雕塑方面,情况更为新鲜。有的象“乞丐窝”,有的象“垃圾堆”,有的象破烂杂货店。有一景是三个酒鬼蜡像,手拿酒瓶东倒西歪,可能是地铁里的写生。

还有一“怪”:在与文化中心不可分割的宽广的文化广场上,有不少露天表演者,他们是巴黎或外省来的民间艺人,其中多数是杂耍。有吃玻璃的、赤脚踏碎玻璃的、赤身躺在大铁钉尖上的,有口喷火龙的,有演鬼戏的,表演街头谐剧的,有弹吉它直着嗓子卖唱的,有演奏古式风琴的,还有举办私人画展和卖会飞会跑的纸蝴蝶、纸鸽子、假耗子的,等等,真是无奇不有啊!它们吸引了一圈圈密集的群众。然而,在这座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四周,均是十八世纪以前的古典西洋建筑,它与这个现代派的庞然怪诞的建筑物相映成趣。

(幼兰摘自《巴黎的100张面孔》)

(题图:刘江宁)

猜你喜欢

蓬皮杜建筑物巴黎
巴黎之爱
My Hometown
爆炸过后
艺术的个性表达
聂鲁达:我真的很喜欢《百年孤独》
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 标新立异的巴黎“色彩”
霓幻蓬皮杜
巴黎的每一个Moment都值得盛装
征战巴黎之路
火柴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