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火的印象

1984-11-01伍军军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6期
关键词:野火浓烟小兔

伍军军

不见行路人,但见草本繁。

忽看野烧起,大焰烧乾坤。

声如震雷震,势若江湖吞。

虎豹走散乱,糜鹿不足言。

这是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姜夔所写的《昔游诗》中的诗句。它描绘了途经汉川,路遇野郊大火时的强烈感受,追述了昔日游历中所见的“可喜可愕”景致。

在以诗、书、画、印融于一体为特色的中国传统文人绘画中,有不少以古代诗词为题材,表现道释之宏博、鬼神之谲奇、烈女之贞洁、文人之情操的作品。这些文人画家不仅能诗善墨,也好于借前人诗意抒发自己胸中的意气。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境遇,他们形成了十分复杂的世界观、艺术观,但多半仍是恪守封建的正统观念和审美理想,还有一些画家受时代及自身遭际的影响,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艺术观念有所突破。清代中叶扬州就有这样一批画家,画史上称之为“扬州画派”或“扬州八怪”。

罗聘即“八怪”之一。他生在江淮要冲扬州,这里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文化活跃,画家云集,为其艺术创作提供了良好环境和契机。罗聘父母早亡,幼年生活孤苦,但他聪颖好学,又从师“书画绝奇”的金农,在三十二岁时已成为扬州画坛上声名显赫的后起之秀。他的绘画取材广泛,立意新奇,格致超逸、笔墨纵放,能脱出古人窠臼而自呈面貌。

这幅不大为人所知的小品是罗聘

(下转25页)(上接46页)艺术臻于成熟时的作品,它是一本十二幅册页中的一帧,现收藏在美国华盛顿弗里尔美术馆。画这幅画时,罗聘已年过四十,尽管声名很大,生活却日趋清苦,仕途的困踬更使其内心蕴蓄着“盘结抑郁”之气,《姜白石诗意图》恰是他这种被禁锢的情感之火的喷发。

在这幅作品中,画家着力于“野”和“动”的刻画,把诗的意境转化为生动具体的视觉形象。画面中心用大面积的朱砂纵肆豪放地皱擦出一片熊熊烈焰,这火无羁无绊,象在天上奔驰,又似在地下翻腾,呼啸奔突,睥睨八荒,交织着浓烟弥漫在整幅画面上。浓烟用淡墨、花青晕染,浓淡相间,构成丰富多变的层次,愈发突出了野火充溢天地两间的雄浑感和神秘感。左下角以枯笔焦墨皱染砍斫出一株老树,道劲刚倔,虽然枝叶已被燃尽烧焦,但依然兀立于火海之中,红朱与黑墨的强烈对比有力地增强了画面的重量感。若隐若现的草丛,画家用中锋笔一笔不苟地勾出,柔中有刚,劲健倔犟,暗示着这些弱小的生命尽管倾刻之间将被野火吞噬,但它们的生命根柢是在地下。待生机萌发,原野又将是绿色的世界。突然,从野火浓烟中窜出一只逃生的小兔,径直地奔向右下方,好象要一直冲出画外,这个细节的精心描绘,给画面增添了情趣和动势。小兔身后,浓烟顺着它奔跑的方向席卷而去,野草顺势伏倒,整个画面从左向右仿佛在巨大的推动下奔腾,这正是诗中“万里风奔奔”的艺术写照。

欣赏这幅作品,我们不禁会联想起欧洲十九世纪印象主义绘画,印象派画家们以对外光的研究,色彩的运用,来捕捉大自然中某一瞬间的视觉印象。而早于他们几十年之前,罗聘所概括的野火印象,不是也能够引起我们同样的艺术感受吗?

猜你喜欢

野火浓烟小兔
浓烟和烟囱
那一夜
救火
帮小兔逃跑
骄傲的小兔
放“野火”
野火
小兔看病
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