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后絮语

1984-07-15

读书 1984年9期
关键词:荷马错字编者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八十多岁高龄,每期《读书》是必读的。读后如果发现问题,必定亲自工工整整地写信给编者指正。六月十一日他来信说:“昨天收到《读书》第六期,用半天时间翻了翻,主要是看了那些‘小块,‘大块只看了有数几篇。……这一期里有一个非同小可的错字,想必已经发现了,那就是149面的标题把‘荷马错成‘罗马(2面的目录里也错了),这恐怕必得更正并道歉了。另外有些错字和文字欠通的地方,记在下面,供编辑同志参考”。以下,吕老逐条指出各种错漏十多处,并且在有几处上标明:“责任首先在作者,但编辑也有责任”。

“荷马”错成“罗马”,真是荒唐已极。翻译家杨宪益也看到了这个错误,立即打电话给《读书》,表示遗憾。新知书店的创办人之一徐雪寒同志,过去曾经就《读书》的编印、文字质量专门对编者说,编辑好比是裁缝,我看《读书》选的布料都是好的,是精品,但是你们这些裁缝却缝制得不够精心,不是这里脱线脚,就是那里掉扣子。劳祖德同志也几乎每期都来信指出本刊审校的错漏。此外,最近一个时期,我们也已几次收到读者对本刊文章的“求疵”,或者是对已经刊载的“求疵”的求疵,对“更正”的更正。读者完全正当地要求,作为经常对全国图书“求疵”的刊物,自已不应当有“疵”,至少是没有大“疵”。

列举这么一些《读书》杂志上的毛病,一是表明有那么多同志关心我们,经常给我们帮助,使我们能够多少“了解自我”,知道缺失所在,因而向大家表示感谢之意。第二,则是乘机向读者、作者告罪。刊物出错,原因多端,但是归根结蒂,终在编者把关不严,责任心不强。外地刊物已经为此采取了很多措施,或定责任制度,或有奖惩办法,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重要的是,要纠正小毛病无所谓的思想。一本刊物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容不得一点缺损。更何况,错字不断,直接影响到这个刊物的“可信赖性”,更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今后还是希望得到读者的不断帮助,希望在大家的督促下有所前进!

猜你喜欢

荷马错字编者
小小纠错王
错字惹祸
错字在身边
错字消消乐
尼采巴赛尔时期的荷马研究
Happiness Is Some Little Things
博学而又生动的学术著作
恰普曼翻译的罗马史诗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