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订《读书》三年

1983-07-15黄进雄

读书 1983年1期
关键词:眉批贵刊社会科学

黄进雄

我是《读书》的一位忠实的读者。一种对贵刊非常热爱的心情,使我要说几句心里话。

我订《读书》三年,这三十几本装帧朴素的杂志,使我获得了很多很多教益。读书,已成为我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我爱读书,我爱《读书》。

每月,当一本新《读书》一到,我便匆匆地浏览了目录一遍;接着有所选择地阅读一些文章,参考其它有关资料,注下眉批,有时也做一些简单笔记;最后,我便做文章索引卡片,把这期杂志的主要文章的题目、作者、发表期数、主要论点分门别类地写在卡片上。我认为:这样的卡片,实际上为我建立了一个小小的资料库,非常便于以后查阅。

现在,这个资料库给我提供了几个数字,可能不十分准确,请斧正:

自一九八○年至今,《读书》杂志已发表的较有水平的各类文章大约有四百多篇,其中文学方面(包括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和作家评介及文学理论等)占60%左右,哲学、美学、心理学、政治经济学、历史等社会科学方面约占27%,国际文化交流约占10%,其它如自然科学等约占3%。

从这几个数字,可看出《读书》内容比较广泛和丰富,我爱读这里的文章,它不但使读者及时地了解到当前读书界的万千气象,而且从中感受到我国读书界老少之间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感人情谊以及他们谦逊的风格和坚韧的精神;这些文章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文笔流畅,在朴素中纷现出一种哲理的美。确实使我们增添了很多知识,也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但是,我也要指出贵刊的一些不足,提几点建议。

一、在这三十多期杂志中,较少读到有关读书界人士指导读者怎样读书的文章,这真是一大遗憾。既然是读书杂志,就非同一般的社会科学和文学评论杂志。它除了及时地介绍、评价、论争当前出版的各种书籍,引导读者正确地走上人生道路之外,也应该发表一些有关读书方法、经验与感想的文章。可不可以开辟一个“他们怎样读书”专栏,专门刊登这方面的内容,不要干巴巴的理论,而要生动、浅显的例子,包括眉批、注释、随笔等等。

二、我觉得《读书》的争鸣气氛不足。应当有各种问题的讨论,让各家观点得到自由抒发,这些对于增加读者见识,促进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无疑都具有意义。我建议贵刊能开展学术上的争鸣,针对某一部书,或某一个专题,让人们各抒己见,使读者通过这些讨论提高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我认为贵刊发表的“序”“跋”多了一些。好的序跋能引导读者了解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和思想艺术价值,我希望仍旧继续发表,但有的写得比较一般、空洞,似乎仅仅是一篇表态性的文章,似乎不一定要登载很多。

四、《读书》开辟的很多栏目,如“品书录”、“读书小札”等很受欢迎,但如果能开辟一个“青年与书”或“书与人生”专栏,则更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不知编辑同志的意思如何?

五、《读书》杂志不是文艺性杂志,封面装帧当然不必那样花俏,力求大方朴素就行。但我总觉得贵刊的封面还可以活泼一点,不知可否改进?

猜你喜欢

眉批贵刊社会科学
《今古传奇》: 传承红色基因的优秀期刊
Education with a Heart that Embraces the World, from the Fertile Cultural Land of the “Eternal City”
踏花归去马蹄香
两个新发现的不等式
眉批“四步走”互改实效多
还原历史是贵刊吸引我的地
巧用一句话书评串点课文复习
社会科学总论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也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紧紧抓住机遇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