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诗要不要标点?

1983-07-15卞之琳古苍梧

读书 1983年6期
关键词:卞之琳现代诗标点

李 毅 卞之琳 古苍梧

卞之琳同志:

我是个诗歌爱好者。读了一九八二年第七期上您的《读古苍梧诗集<铜莲>》,有一陋见,想提出来与您商谈。

我认为您对第32页上的几行诗的断句标点并非准确,依我看来,下面的断法更能体现作者的意图:

一张脸在微笑,

不知是你的还是我的,

一只手握着一只手,

不知是你的还是我的;

一具人体在雨水中缓缓地溶去,

不知是你的还是我的。

一个声音在说:

“我爱你,我爱你。”

如果您以为我的这个断法不如您的,请不吝赐教。……

李毅

八三、三、二十二

李毅同志:

《读书》编辑部转来信收阅,谢谢。您说的也有道理,我认为值得请编辑部考虑发表。

既然公开,以防读者一时找不到《莲出于火:读古苍梧诗集<铜莲>》一文中我所引的这节诗原文和我的断句和前后按语,我把有关的部分先抄录在这里。

借鉴西方现代诗,适当吸收外来语与句法,是不仅可取,而且有时候是必要的;忘本,破坏祖国语言,自又当别论。至于“五四”以来,引进新式标点,是出于时代和科学的需要,不存在合不合民族形式问题,事实已证明如此。取销标点,在一部分西方现代诗当中,早已经不是新花样了。我不怕被称为“头脑僵化”,敢说是故弄玄虚。这种办法,先是在台湾,后来在香港,现在在内地,仿佛也成了一种风气。《铜莲》集诸诗也还保留了这点“时髦”余痕,我认为是美中不足。……

而且思想、幻想、感觉、感情,如实移到纸面上,桌面上,琴键上,舞台上,不等于艺术。诗不等于仅仅写出来,印出来看的,看写成和印成一团就能表示一团的感受。《铜莲》第一辑〔早期作〕诗中有这么几行:

一张脸在微笑不知是你的还是我的一只手

握着一只手不知是你的还是我的一具人体

在雨水中缓缓的溶去不知是你的还是我的

一个声音在说我爱你我爱你

看起来真是浑成一团。这样排列,是怕加了逗点以至句点就把意思隔断了,那才是形式主义。比西方一些现代诗更现代化,“先锋化”,倒是我们过去写印旧诗词,不仅不用标点、符号,而且不分行。我认为至少不必如此。我们试把这四行还照原文原意,另外分行加标点,排列一下看:

一张脸在微笑。

不知是你的还是我的

一只手握着一只手;

不知是你的还是我的一具人体

在雨水中缓缓的溶去;

不知是你的还是我的一个声音

在说“我爱你,我爱你。”

这在行文上不就很清楚了,又无碍于意境的朦胧?

这样您在这节诗中着重了叠句“不知是你的还是我的”,我着重了“脸在微笑”、“手……握着……手”、“人体……溶去”、“声音在说‘我爱你,我爱你”。换句话说,如果您不怪我歪曲,您着重了诗中事物的朦胧,我着重了诗中朦胧的事物。我们共同的可能是需要句读,需要标点,要不然谁也把握不住诗人要我们怎样念他这节诗。

卞之琳

一九八三年四月十四日

卞之琳按:现在我们看看诗作者古苍梧先生自己的想法。我先得声明:苍梧是我近五年来新交的友好。他很乐意见到我对他这本诗集的评论。不因私人关系而讨论问题,不是彼此见什么就尽捧或尽骂,是正常道路,是开展“争鸣”“齐放”所必需的基本气氛、条件。这里我把他晚近写给我的一封信有关部分,删去称呼,代署上全名加写信日期,摘录如下:卞老师:

……您在香港的时候,因听曼仪说您开了几天会,精神比较疲倦,所以虽有机会见面,却没有好好的向您请教新诗方面的和其他的文艺问题,实属遗憾,现在只好在信中请教了。……

第一个是关于新诗标点的问题。我想在创作的时候,我的态度并不是“故意”地不用标点,而是“有意”地运用标点。意思是说在诗中运用标点,并不象写散文那样,是为了句逗清楚,而是为了补充、增添文字所表达的意义。我觉得新诗的分行,除了造成节奏上的效果之外,每一行也基本是一个意义单位,无形中解决了句逗问题,若再加标点,在阅读的感觉上,反好象把意境间隔或冲淡了。但有一些标点,如“?”“!”“:”或“……”等,有时则可以补充或加强文意,所以在我的作品中,还是用得比较多的。全诗都不用标点的似乎就只有您引的那两首《昙花》和《雨夜》再加上《铜莲说》。《昙花》和《铜莲说》不用标点是基于前面所说的原因,《雨夜》则倒是“故意”的,这种“不用”,和“有意”运用,其动机都是一样的:要营造文字以外的效果。我觉得《雨夜》中间一段,在标点了和分行了之后,“你”“我”混成一体的感觉就没有原来那样强烈了。按照您替我标点和分行的形式,则在“一张脸在微笑”之前还必须加上一句“不知是你的还是我的”(我原意如此),若照原来不标点的形式,这一句便可以省略,而加强了“你”“我”混成一体的效果。当然,这都是我主观上想做到的,就不知道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是否感觉到这种效果了。

以上是我对新诗标点的一点意见,写下来并不是为了自辩,而是想让您批评一下,看这种观点是否可以成立。……

古苍梧

一九八三年一月八日

猜你喜欢

卞之琳现代诗标点
明确文体 指明路径 解密诗语
“断章”背后的故事
标点兄弟的春游
缺少标点的谜语
小乌龟学标点
卞之琳的苦恋
沈从文:帮人无须更多理由
以“朗读、鉴赏、审美”三维提升现代诗教学水平
现代诗,我们该教些什么?
图雅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