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功夫匠”不如“淘气包”

1982-08-28王青

中国青年 1982年7期
关键词:用功杨振宁淘气包

据我观察,有些同学非常用功,课间十分钟也不放过;而有些同学,看不到他怎样苦读,下课就打打闹闹。可一旦考试,这些“功夫匠”竟不如“淘气包”。对这些“淘气包”,我又羡慕又不服气,到底他们的秘密在哪里?

辽宁赵立

赵立同学:

我上中学时,就是你说的那种“淘气包”,其实,哪里有什么秘密,要说学得轻松,那倒是真的。

“淘气包”和“功夫匠”学习时的精神状态不同。杨振宁这个名字大家都知道,他在对大学生的一次讲话中说:有篇文章介绍我的生平,说我“终日计算、沉思苦想”。我不同意。尤其不同意那个“苦”字。什么叫“苦”,自己不愿做,又因为外界压力非做不可,这才叫苦。做物理学没有苦的观念。物理学是引人入胜的,它对你的吸引力是不可抗拒的。杨振宁这话很有道理。“功夫匠”抠题时眉头紧皱,那样子真有点攻关的劲头,但和一个科学家相比,精神状态并不一样。“功夫匠”一边苦思,一边想着:坚持就是胜利;科学家可能想的是,请别打扰我的工作,没看到我正在兴头上吗!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就是说,知道用功学习的,比不上爱好学习的;爱好学习的,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功夫匠”不过是知道用功罢了;而“淘气包”则是以学为乐的。日本一位学者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强烈的热情。“功夫匠”虽然能凭意志把自己按到桌子前,但意志并不能使他产生对书本的兴趣和热情,当然更难促使他思考和记忆了。

“功夫匠”和“淘气包”相比,缺少一种“维生素”。“功夫匠”正为一道题发愁时,一群“淘气包”也许正缠着一位健谈的老人,非要知道故事的结果不可。星期天“功夫匠”把自己关在十几平方米的屋里攻关时。“淘气包”可能正在蓝天白云下的草地上奔跑。一些成绩好的同学,不仅是“小淘气”,还往往是小影迷、小球迷、小书迷。绚丽多彩的大自然,魅力无穷的文学艺术,沸腾复杂的社会生活,这些正是“功夫匠”缺乏的精神食粮,缺乏的“维生素”。单调的生活窒息了他们的智慧和想象力。

“功夫匠”和“淘气包”相比,还缺乏调节生活的能力。一位著名的总统说他精力充沛的秘密是:有时全力以赴,有时干脆不干。“淘气包”不一定懂得这个道理,但玩常常使他们得到积极的休息,以致学习起来专注于一,效率较高。看来,没有“干脆不干”,就没有“全力以赴”,这就是应该学会的辩证法。

总之,“功夫匠”是死读书,拚的是时间、体力,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淘气包”学得活,巧用功,善思考,结果当然是事半功倍。这大概就是其中的秘密吧。

赵立同学,对那些“淘气包”不要仅是羡慕,也不要不服气,把上面说的几点学会,你是完全能够超过他们的。

王青

猜你喜欢

用功杨振宁淘气包
杨振宁百岁生日,我们欠他一个道歉
百岁杨振宁的长寿秘诀
杨振宁:苍老灵魂重回青春的欢喜
用功有别
浪花是个淘气包
用功
杨振宁的放弃
三字经(节选)
淘气包马小跳
淘气包马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