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火过后的联想

1981-08-20斯秀

中国青年 1981年3期
关键词:老钟物质文明事迹

斯秀

去年12月8日下午,一场大火,顷刻之间,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老钟一家四口人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其余都化成了灰烬。经过奋力抢救,火扑灭了,被浓烟熏倒的孩子送进了医院。傍晚,救火的人们默默回到家中,他们没有心思做饭,更没有心思打开电视机,都在为受灾者分忧:一场大火,家徒四壁,今晚他们睡在哪里呢?明天又到哪儿去做饭呢?书本都烧掉了,孩子怎么去上学?夜里很多人翻来复去,不能入睡,当他们听说老钟一家还在医院守着被烟呛坏的儿子时,连忙起来赶到医院。有的送来热腾腾的饭菜,有的送来一包包棉衣,有的把老钟的女儿接到自己家中,有的把房子腾出来请他们回去休息。人群中还有几个小姑娘,当她们知道自己的同学受灾后,有的把准备过年才穿的新衣服拿出来披在她的身上,有的把新买的汉语词典悄悄放在她的书包里……

第二天,研究院各科室的同志,包括很多青年,纷纷捐来资助他们的钱、布票、粮票和衣物。一位刚刚从美国来这里参加工作的香港青年技术人员也拿出100元钱,他说无论如何要收下他的一点心意。在领导和同志们关怀下,老钟一家迅速得到照顾和安排。孩子出院了,房子正在抢修,招待所临时为他们准备了新家。同志们捐助的大部分钱和物,老钟同志都谢绝了。大火过后仅仅一周,他就回到自己的岗位埋头工作了。

一场大火,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了不幸和灾难,却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亲近、更紧密了。大火洗劫之后,人们给老钟家送去的仅仅是一些金钱物质上的东西吗?不,送去的不光是这些,还有一种可贵精神——人和人之间相互关心、友爱的可贵精神。大火洗劫之后,老钟周围的很多同事都彻夜不眠,他们几乎同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大火发生在自己家里,怎么办?!正是这种联想,一下子把人们和受灾者的命运紧紧联结在一起了。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每个人都自觉地意识到要为受灾者分忧,尽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一个老同志对老钟说:“收下吧,这是大家的一颗心!”面对着这一颗颗赤诚滚烫的心,老钟激动地说:“没有大家就没有我这个小家!”他深深感受到了新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友爱和温暖。正如一部小说中所描述的:“这是一个温暖的湖,水质又厚又咸,是一片不沉之水——即使你脚上绑了一块石头你也不会淹死在里面的。”

一人有难,大家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解放以来,曾出现过多少这类动人的事迹啊!十年浩劫,既毁坏了社会物质,也毁坏了人的精神。那时,人与人之间流行的是猜忌之心,提防之心,怨恨之心……这些,给人们的印象是那样强烈深刻,以致十年过后,它的痕迹还久久难以消失。但即使这样,在十年动乱里,在广大人民中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火并没有熄灭;在我们的革命队伍和人民群众中,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精神和事迹,还是比比皆是、处处相闻。今天,这方面的精神正在日益广泛地发扬起来,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

《人民日报》今年元旦社论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愿我们每个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在同心同德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一起努力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这方面起带头、先锋作用吧!

猜你喜欢

老钟物质文明事迹
“两个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逻辑论析
风城老钟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论析
老钟
逗呢等
人物与事迹
请客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迹探討
元曲家李好古、白无咎事迹新考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