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生产两不误”

1948-08-16余新

中国青年 1948年1期
关键词:青年团全村团员

余新

平山温塘村的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有几个积极分子。这半年多,就通过他们推动了青年团的活动。这几个人都是贫农。赵丑旦是个老实的青年农民,劳动顶好,又热心。他爹早死了,家里只有母亲和妹妹,里里外外全靠他。所以年纪虽轻,地里活可什么都会,在青年农民中间威信高得很。一个康寿小,是个学习模范,有空就学习。一面吃饭,眼睛还看石板。他从小一天学校没上过,现在自学到可以记记录写墙报。杨福巧是个女积极分子,丈夫在外头当干部,公婆又和儿子分了家,没人管她,她自己种地自己过日子,人又结实又能干。

二月里青年团才发起的时候,就是由全村青年大会推荐他们几个来筹备的。成立以后,无论村里分地、参军、生产、支前、修路,一切工作,都少不了青年团的配合。村支书段考考和其他主要干部也都很重视他们,因为他们的确顶事,比如分地时候,康寿小往地里一走,就能算出这块地是几亩几分,有些老年农民也很佩服。参军的时候,赵丑旦一宿连一宿的自动出差送信,而全村第一个报名参军的就青年团员康福成。

今年春天开始闹生产,由青年团召集全村青年大会,拟订生产学习计划,编了许多拨工组,青年团员都和非团员混编在一起,参加拨工组的青年,有的就是家长,不是家长的都得到了家长的同意。后来检查,赵丑旦的拨工组要算全村第一。他那组还有刘四、刘二吉。丑旦自己是组长,各家都只有自己一个劳动力。小组刚巧立两天,就一起动手把三家的麦地都锄完了。以后经常拨工。感情越来越好,丑旦病了几天,刘四和二吉就替丑旦把地里营生都做完了。分土地的时候,村里有一块坏地、地又远,井又深,分不出去。丑旦这个拨工组说:“别人不要我们要。”他们就接受了这八分园子,三亩旱地。八月里全区开生产动员大会,奖了他们一回红旗。

拨工组里也有不好的。康寿小那一组十个人,就拨的不很好。青年团开会检讨原因,大家认为人多了不行,杨福巧说:“人多了上地里光顾玩。”赵丑旦说:“一组十个人,一天锄一家,要十天才能锄遍。这样先锄的沾光,后锄的吃亏,容易嚷起来,拨工组就长不了。”最后大家决定,每组不能超过三四个人。

青年们都很爱学习,团里本来只有两个女团员上过完小,现在差不多每人都识几个字。丑旦的拨工组,在地里一歇着的时候就学字。福巧领导的几个女孩子,请康寿小来给她们做小先生,在福巧家学字。青年团提出了“学习生产两不误”的口号,大家都能做到。除了文化学习以外,他们还进行自我批评和互相批评。这些青年平时很要好,但是在会上批评起来都是毫不讲情面的。十月三号他们开了一次检讨会,首先就检讨丑旦领导不够,接着检讨寿小没有按时写黑板报,最后检讨到团员李秃旦,杨福巧就批评:“你不断打你老婆,不断生气,压迫妇女,这样太不对。”秃旦还辩驳。康福成和秃旦是街坊,一向感情很好,他也起来证明秃旦的不对,盖狗红说:“秃旦以为他老婆配不上他,眼皮太高。”丑旦说:“他老婆劳动很好,没有什么配不上他的,是他的思想不好!”别的人又提出秃旦是团员又是党员,要起模范作用,不能打老婆。康寿小说:“咱们团员宣了誓要实行!”大家七言八语,羞得秃旦把脸遮起来,大家以为他哭了,去拉他,他又不好意思的笑了。大家临走还说:“秃旦,你要改!”

猜你喜欢

青年团全村团员
B站UP 主停更,游戏成“全村”希望
全村唯一收件人
毛泽东为青年团命名
“青年团早期组织创建与‘团一大’ ”主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团员想入党怎么办
一位儿童团员的抗战记忆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
办好一处书屋改变全村面貌